西农教授薛吉全:从玉米进口看粮食安全的核心

时间:2020-12-11 18:22:33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西农教授薛吉全:从玉米进口看粮食安全的核心

谁来收玉米


659876342151b72af9f64565ed76fce2.jpeg

10月19日校地专家与种粮大户在蒲城机收玉米示范基地.

西部网讯(通讯员 靳军 李德利 戴振忠)近期,有关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和玉米进口量增加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我国玉米生产基本情况到底怎样?如何更好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专家薛吉全教授。

薛吉全教授是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第四届玉米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也是陕西省玉米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玉米首席科学家。

记者:薛老师好!最近关于我国玉米进口的报道,您一定也注意到了。今年1-10月,我国已累计进口玉米782万吨,比去年全年增加了300多万吨。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薛吉全:玉米作为粮(食)、饲(料)、经(济)和果(蔬)于一体的多用途兼用作物,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近10年来总产量年均增长5.06%,单产年均增长1.83%,产能维持在2.6亿吨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作出重要的贡献。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饲料需求与深加工需求的快速增长,

在市场的拉动下,我国玉米供求关系由供大于需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应偏紧的状况。今年进口玉米782万吨玉米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动物饲料需求增加。总体来看,目前的玉米虽然产需有一定缺口,而通过库存储备、谷物替代和适度进口等调剂,玉米供给和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记者:此前有报道指出,我国2019年玉米自给率达到98%。要提高我国玉米自给率,我们理解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产。据您了解,我国玉米生产在这些方面做得如何?

薛吉全:近10年来,我国玉米总产量增加的份额中面积贡献占64%,单产贡献占36%。未来要满足粮食安全的需求,不能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根本,解决“可持续”的问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常规技术的效率革命和全面升级,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科技战略,为粮食安全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53a3eff51b5cb032ebb69c6cd62ade9e.jpeg

薛吉全教授与校地专家在蒲城示范基地喜看陕单650的优秀表现.

记者:我们了解到,关于玉米生产,您有著名的“三问”,即“谁来种玉米?谁来收玉米?收获的玉米往哪里放?”这三问是如何产生的?您给的答案是什么?

薛吉全:从国家领导人、政府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角度来说,是高度重视和关注粮食安全。从种粮农户角度来看,是如何实现增产增收。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新变化,农村从事农业劳动人口越来越少,农业生产者日趋老龄化。谁来种玉米?谁来收玉米?玉米往哪里放?这些成为玉米生产绕不过去的问题。我们团队通过调研发现,在玉米生产物资投入(种子、化肥、农药、灌水和农膜等)、劳动力投入(播种、管理和收获)和机械作业投入(整地、播种和收获)的三大成本中,劳动力投入已占到总成本的42-55%。为此,推动以机械直接收获籽粒的玉米生产方式变革,选育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是必然选择。

2010年以来,我们团队以早熟耐密宜机收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为重点,选育早熟、耐密、抗倒、脱水快、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陕单650”“陕单620”“陕单660”等多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陕单636”成为陕西第一个通过审定的籽粒机械化收获玉米品种,该品种2017年入选陕西重大科技成果盘点。“陕单650”具有“三低一长”(田间倒伏率低、籽粒水分低、籽粒破损率低,站秆时间长)的特点,创造了夏玉米亩产超过800公斤、旱作春玉米亩产超过900公斤和灌溉春玉米亩产超过1100公斤的纪录,202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从传统的手工收获,发展到带棒机收,再到机械直接收获籽粒,玉米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技术变革。实现这场重大的技术变革,需要品种选育、机械播种、机械收获、秸秆处理机械、种植模式、配套产业能力(籽粒烘干塔和钢板仓),以及粮食收储流程和政策等方面密切合作。对我们团队而言,首先在技术创新层面要实现品种良种化、种植规范化、作业轻简化和效益最大化。另外,还需要通过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攻关,明确不同种植规模下农户技术需求特征,形成不同种植规模下玉米生产技术模式和推广模式。

e11b7cb157e258c9ce4d30baf2ce11d8.jpeg

薛吉全教授在查看陕单650的穗型与籽粒

记者:李少昆、王璞等专家评价说,您带领团队选育的这些机收玉米新品种打破了制约我国玉米生产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将开启我国玉米生产的新时代,令人振奋不已。目前,这些机收玉米新品种推广的情况如何?

薛吉全:我们团队通过培育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按照单项技术突破、综合技术集成、农机农艺融合思路,总结提出了以“改土、改品种、改生产方式”和绿色防控技术为保障,创建密植高质量群体的“一增三改一防”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陕西3个玉米主产区建立10-15个百亩示范田,以示范基地为平台,以技术培训为抓手,建立科技成果快速传递通道,促进成果“落地开花结果”。我们与陕西省农技、种子等部门合作,连续多年在榆林、渭南、咸阳和宝鸡等地创建了多项全国玉米高产纪录,促进了陕西省玉米生产从高产潜力挖掘——高产高效栽培——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逐步推动,提升了陕西及西北地区玉米区域优势和生产水平,同时为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树立了“陕西样板”,推进了西北旱地成为全国最适宜种植玉米的四大区域之一。

记者:作为农业科学家,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您有什么打算或者建议?

薛吉全:粮食安全是一个重大和永恒的话题。“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

办学理念,明确了我们农学人满足国家需求、推动作物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粮食安全最基本的要义就是:能买得到,并能买得起。一个国家只有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若依赖进口,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金钥匙”,要牢牢掌握良种研发的“核心科技”,确保中国粮食使用中国种子。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瞄准粮食安全领域的关键节点,构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大联合、大协作,在原创性玉米种质、关键技术和重大自主品种方面取得突破,通过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有效结合,更好的落实总书记所要求的“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编辑:石永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书店的N种样子

    忒色 如今,西安还有不少像万邦古旧书房一样的古旧书店,它们开辟出了一个平静独处的角落,为喜欢古旧书的读者留下一方精神家园 2024-04-23

  • 韩城:千年古城传新韵

    忒色 1991年,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出台《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强化对古城的保护 2024-04-22

  • 繁花似锦 秦韵悠长

    忒色 图为4月14日航拍宁陕县秦岭乡村绿道一角 2024-04-18

  • 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启动

    忒色 穿着华服的“花神”翩翩起舞  4月14日下午,12位身着华服的“花神”现身大唐芙蓉园并巡游,这也意味着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正式启动 2024-04-16

  • “陪拍”消费成西安年轻人时尚潮流

    忒色 一位“00后”“陪拍师”小张告诉记者,最近公园里不少来拍照的人手里拿着反光板、相机,甚至还带了小板凳、折叠梯——这其中很多都是“陪拍师” 2024-04-16

  • 西安打造“微短剧好莱坞”的无限可能

    忒色 演员市场成熟、拍摄场景丰富、制作公司水平在全国都称得上数一数二,西安发展微短剧产业十分有优势 2024-04-16

  • 在农科城奋力奔跑

    忒色 赛事期间,杨凌示范区酒店延迟至15时退房,新增7辆“杨马”专列,赛前赛后安排摆渡车,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今年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上,还有412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各处,提供赛道补给、线路引导、物品发放、医疗救助等服务 2024-04-15

  •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

    忒色 两只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龚伟芳)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近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又传来好消息,在清明节假期刚刚现身的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彩鹮,引来了另一只彩鹮小伙伴,让人大呼惊喜 2024-04-11

  • 在西安赴一场和飞鸟的约会

    忒色 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候鸟良好氛围  眼下,随着夏候鸟的陆续抵达,众多鸟类已开始进入繁殖期,西安迎来新的观鸟季,除了有关鸟类的新发现外,如何保护鸟类、更好地爱鸟也尤为引人关注,这些点点滴滴都折射着西安这座城的生态自觉 2024-04-11

  • 花式出游 拥抱春天

    忒色 4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花为媒”促进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 2024-04-11

  • 年轻人的新潮流

    忒色 如今,“旅游搭子”“健身搭子”“通勤搭子”“逛街搭子”等“搭子”社交逐渐流行起来,成为都市年轻人日常的生活方式 2024-04-11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