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老区发展步伐,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习近平
1月5日,望着村上成片的苹果园,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刚露出灿烂的笑容。
过去的一年,辛户村1400多万斤苹果卖了3200多万元,家家户户的日子一年好过一年。
2019年,不仅是辛户村人的丰收年,更是让226万延安人值得记忆的一年:坐落在一片丘陵沟壑之间的革命老区延安,实现了区域性整体脱贫。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2015年2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24位市县委书记一起,共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计。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5年来,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让延安人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愿望终成现实。“村村过硬、户户过硬”,镌刻出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时代印记。
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
“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挂在心上的问题,成为所有党员干部的使命所在。
“座谈会上,我介绍了延川县通过发展红枣、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实现农民快速增收的做法。习近平总书记嘱咐我们要加强市场调研,掌握好市场行情。”时任延川县委书记刘景堂说。
近年来,延川县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目前红枣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产量稳定在7万吨左右,产值约3亿元,红枣产业已成为延川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
2019年,延川县实现整体脱贫。永坪镇黄家圪塔村64岁的张文福在相关部门的带动帮扶下,种上了菜花、黄瓜、丝瓜、西红柿,他一家三口通过勤劳耕作,年净收入达到6万多元,稳稳走上了致富之路。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延安市各地因地制宜选准选好产业,将贫困群众牢牢嵌入产业链。全市4.69万户14.36万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有了稳定增收产业,让延安这片热土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延安通过产业强实现了村庄美、村民富。
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些老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老区还有数量不少的农村贫困人口,我们必须时刻挂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任务聚焦革命老区。他沉甸甸的话语,深深地刻在每个人心中。
我们不曾忘记,延安这个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至2014年年底,还有3个贫困县、693个贫困村20.5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3.2%。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镌刻着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学习革命历史,在学习中思考中寻找初心、坚定初心,才能始终不忘我们从哪里来、靠什么走来、要怎样走下去。我们一定要以延安精神为引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党史教研室主任宋炜表示。
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延安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间迸发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磅礴力量,延安老区人民告别绝对贫困,开启了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幸福美好生活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
“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实干,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嘱托。
早些年,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全村1400多亩耕地,每亩收入不足200元,除去成本,只剩几十元。在政府的帮扶下,张延刚带领全村人酷暑寒冬昼夜作战,7年时间平整土地1700多亩。
如今,辛户村的耕地全部栽植了苹果树。他们的苹果远销国内外,通过互联网“飞”进千家万户。
镶嵌在果园中心的村庄,巷道亮化硬化、庭院绿化美化、自来水入户全部到位,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2019年,宜川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电力入户、自来水普及、通村沥青水泥路、新合疗和大病保险、安全住房均达到100%。”宜川县委书记左怀理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努力实现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脱贫攻坚以来,延安市选派153名县级后备干部、1807名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2.69万名市县乡三级干部联户扶贫,组建1499个驻村工作队,精兵强将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尽锐出战,为老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1月5日,望着村上成片的苹果园,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刚露出灿烂的笑容。
过去的一年,辛户村1400多万斤苹果卖了3200多万元,家家户户的日子一年好过一年。
2019年,不仅是辛户村人的丰收年,更是让226万延安人值得记忆的一年:坐落在一片丘陵沟壑之间的革命老区延安,实现了区域性整体脱贫。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2015年2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24位市县委书记一起,共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计。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5年来,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让延安人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愿望终成现实。“村村过硬、户户过硬”,镌刻出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时代印记。
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
“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挂在心上的问题,成为所有党员干部的使命所在。
“座谈会上,我介绍了延川县通过发展红枣、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实现农民快速增收的做法。习近平总书记嘱咐我们要加强市场调研,掌握好市场行情。”时任延川县委书记刘景堂说。
近年来,延川县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目前红枣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产量稳定在7万吨左右,产值约3亿元,红枣产业已成为延川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
2019年,延川县实现整体脱贫。永坪镇黄家圪塔村64岁的张文福在相关部门的带动帮扶下,种上了菜花、黄瓜、丝瓜、西红柿,他一家三口通过勤劳耕作,年净收入达到6万多元,稳稳走上了致富之路。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延安市各地因地制宜选准选好产业,将贫困群众牢牢嵌入产业链。全市4.69万户14.36万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有了稳定增收产业,让延安这片热土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延安通过产业强实现了村庄美、村民富。
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些老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老区还有数量不少的农村贫困人口,我们必须时刻挂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任务聚焦革命老区。他沉甸甸的话语,深深地刻在每个人心中。
我们不曾忘记,延安这个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至2014年年底,还有3个贫困县、693个贫困村20.5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3.2%。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镌刻着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学习革命历史,在学习中思考中寻找初心、坚定初心,才能始终不忘我们从哪里来、靠什么走来、要怎样走下去。我们一定要以延安精神为引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党史教研室主任宋炜表示。
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延安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间迸发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磅礴力量,延安老区人民告别绝对贫困,开启了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幸福美好生活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
“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实干,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嘱托。
早些年,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全村1400多亩耕地,每亩收入不足200元,除去成本,只剩几十元。在政府的帮扶下,张延刚带领全村人酷暑寒冬昼夜作战,7年时间平整土地1700多亩。
如今,辛户村的耕地全部栽植了苹果树。他们的苹果远销国内外,通过互联网“飞”进千家万户。
镶嵌在果园中心的村庄,巷道亮化硬化、庭院绿化美化、自来水入户全部到位,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2019年,宜川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电力入户、自来水普及、通村沥青水泥路、新合疗和大病保险、安全住房均达到100%。”宜川县委书记左怀理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努力实现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脱贫攻坚以来,延安市选派153名县级后备干部、1807名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2.69万名市县乡三级干部联户扶贫,组建1499个驻村工作队,精兵强将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尽锐出战,为老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记者 齐小英)
(原标题: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五周年特别报道——“五个扎实”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编辑:石永波
忒色 1月21日3时,随着100名旅客进入第二候车室候乘T283次、Z129次列车,标志着西安车站南站房中厅及第二、第四候车室正式投入使用。 2021-01-22
忒色 进入“西安市高层次研究生就业储备池”登记的应届硕博研究生,在西安实现就业或创业的,按照博士每人1万元、硕士每人5000元的标准发放“西安硕博人才奖” 2021-01-22
忒色 启动仪式通过视频连线云直播的方式在西安、北京、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同步举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活动将在2月3日开始,届时将有多位明星云集西安,一起讲述西安故事,展示丝路文明。 2021-01-22
忒色 2021年春运将于1月28日开始,因春节较晚,春运节前客流分散节后集中出行的特点明显。受当前疫情的影响,陕西省西安汽车站的乘车措施有所调整。 2021-01-22
忒色 记者从西安地铁了解到,即日起乘坐高铁到达西安北站的乘客,无需二次安检,可直接换乘地铁二号线,方便了旅客出行 2021-01-20
忒色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腊八节来临,冬天里,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足以温暖人们的胃,它的做法看似简单,却也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 2021-01-20
忒色 自1月2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2021年第一季度调整列车运行图。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获悉,调图后,西安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铁路局)开行客运列车总数较2020年底增幅10.9%,达406.5对。 2021-01-20
忒色 209路由凤城六路西口发车,经朱宏路、凤城七路(去)、凤城五路(回)、明光路、凤城四路、贞观路、凤城二路、太华路、华清路、东城大道至十里铺公交调度站 2021-01-19
忒色 陕西省专业气象台预计,受短波槽影响,预计20日我省中南部有一次弱降水天气。 2021-01-19
忒色 记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到,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保障群众安全顺畅参观,2021年春节假期中除2月11日(除夕)闭馆一天外,2月12日(初一)至2月17日(初六)正常开放 2021-01-18
忒色 2021年,西安将新增学位10.8万个,到7月底招聘教师7000名以上 2021-01-18
忒色 神木—西安动车组将于1月20日正式开行,全程6小时36分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