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仪辉向顾客介绍消费扶贫产品。
莫仪辉的新年寄语。
记者 刘枫文/图
最近,莫仪辉心里暖暖的。
“小莫,我们家养的猪出栏了,给你送几斤肉尝尝。你平日对我们帮衬不少,千万别见外……”1月1日,家住汉中市南郑区青树镇七里村的吴培祥来到莫仪辉家,送来了一点心意。
莫仪辉是陕西绿娇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已经和茶叶打了32年交道。就是这一片片小小的茶叶,让莫仪辉和贫困群众越走越近。
南郑区是“汉中仙毫”鲜叶的优生区,这里的农民有种植茶叶的传统。“以前,村民们多属‘小打小闹’,缺乏资金、技术和稳定的销售渠道,想要靠茶叶致富,很难!”莫仪辉介绍。2015年前后,莫仪辉带领其经营的企业,提出“公司+产业+基地+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在南郑区青树镇、红庙镇、湘水镇等地建成生产示范茶园2500余亩,以帮扶就业、订单采购、技术指导等形式,帮助当地500余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一年。如何让更多群众尝到产业扶贫的“甜头”,成了莫仪辉的新“课题”。
“以前采茶期多在春季,通常5月就结束了。这样一来,除了从事田间管理和茶叶深加工的村民,其他多数人都处于赋闲状态。”为此,莫仪辉开发了红茶产品,把茶园采茶期延长到8月份,充分吸纳周边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到茶园务工,挣钱补贴家用。
对于种植散户,“爱折腾”的莫仪辉,也有自己的精准帮扶模式。“扶贫重点要‘扶人’,得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激发他们的干劲儿。这几年,我们都是以高出市场价3%至5%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茶叶。去年,对于出售鲜叶较多的40户贫困户,我们又多加了5%的奖励,提高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莫仪辉说。
近些年,到全国各地交流学习的莫仪辉看到,当前茶叶产能过剩,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在“喝茶”之外做文章。茶资源“全价利用、跨界开发”,正在为现代茶产业孕育“新蓝海”。
那么,如何结合南郑区实际,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让产业扶贫有全新的“打开方式”呢?
2020年,经过多方考察和协调,莫仪辉与南郑区小南海镇康家坝村签订扶贫协议,启动“茶食品”加工项目,计划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优势,生产抹茶、茶叶面条、快茶杯等产品,让茶叶产品更加多元化,真正走进群众的一日三餐。
“目前,‘茶食品’加工项目正处在调试设备、申请相关资质认证阶段,预计今年6月就能投产。到时候,康家坝村村民除了可以到扶贫工厂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底还能拿到分红。长远来看,‘茶食品’加工项目不仅能带动康家坝村100余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还能辐射周边村镇,让更多人从茶产业中受益。”莫仪辉信心满满地说。
编辑:石永波
忒色 通讯员 贾智炜摄10月1日,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内,一对母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2023-10-02
忒色 00—18 2023-09-27
忒色 王赛时表示,酒鬼酒馥郁香,综合了中国白酒所有的工艺特点,集众长于一身,复杂的工艺造就了酒鬼酒的独特风味,攀登中国白酒最高峰 2023-09-27
忒色 在碑林区友谊东路某蛋糕店内,记者发现了一款油泼辣子口味的月饼 2023-09-27
忒色 伴随“汉服热”,今年22岁的玉山加入了跟拍摄影师的大军 2023-09-27
忒色 “下一步,西安市将持续在升级硬件设施、优化管理服务方面下功夫,不断优化特色街区的购物环境,促进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2023-09-25
忒色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大明宫遗址以唐风文化为根基,创造性地加入青春潮流动力,并通过沉浸式游园、体验式华服展演、创新性场景穿越、多业态文化跨界等方式,诠释‘千年国风赏’‘盛唐花月宴’‘非遗文化展’等内容,让唐宫‘活’起来 2023-09-25
忒色 唱响古调 体验梨园文化9月8日至15日,由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办事处主办的“遇见城墙梨园夜”秦腔文化艺术周在西安明秦王府城墙旁上演 2023-09-20
忒色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接力”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 2023-09-20
忒色 本次旅游专列除设置汉服、甲胄展示区外,创造性地设立了专门的化妆区,配备专业化妆师,为游客打造出最完美的唐代形象,体验从未有过的“上车变身,下车穿越”的独特旅行感受 2023-09-12
忒色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30日、31日,先后刊发《暑期文旅消费活力四射》《智慧旅游令人耳目一新》等报道,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汉服妆造特色产业等受到关注 2023-09-05
忒色 8月22日七夕节,延安景区联动推出七夕主题活动,让游客感受陕北婚嫁民俗文化 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