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区石井镇栗峪口村 “葡萄熟了”

时间:2021-01-26 15:21:04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鄠邑区石井镇栗峪口村 “葡萄熟了”

有了党员致富人带头,栗峪口村民种植葡萄的热情高涨


83725e2b90d442ef07e983d9122a8885.jpeg

栗峪口全景。 资料照片 丁昌民摄

938f9b809f3c508d9e7780e8d2296a04.jpeg

村民耿军民给葡萄树防虫卵。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三秦都市报记者 文晨摄

三秦都市报记者 文晨 通讯员 赵影超

葡萄对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鄠邑区石井镇栗峪口村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这里是“户太八号”葡萄的适生区,这里因葡萄而脱贫,因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布局而致富。春节前夕,记者探访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与干部群众一起回顾他们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幸福之路。

葡萄主导 亩均增收3000多元

在一片葡萄园里,记者见到了正在给葡萄树做虫卵预防的耿军民,去年,他家4亩地的葡萄不仅产量稳定,品质也让前来收购的客商赞不绝口。在耿军民的精心打理下,家里仅葡萄销售这一块收入就达到4万余元。

2013年,耿军民的妻子患上了尿毒症,每周要做两次透析,每次500元的透析费用对于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这个朴实的汉子没有灰心丧气,他到处摸索赚钱的门路,听说种葡萄效益好,就把家里的4亩地都种上了“户太八号”,农忙之余又到周边去打零工。“咱苦点累点不算啥,搬水泥、抬钢筋,啥都干过,就是钱还挣得不够,欠了不少外债。”

遗憾的是,2017年,耿军民的妻子还是去世了。为了还清外债,耿军民每天尽心照料葡萄园,每年一到8月,他家的葡萄因为质量好,都能早早卖个好价钱。出售完家里的葡萄后,他又外出打工。近几年,耿军民的4亩葡萄产量一直稳定在1.6万斤左右,加上打工收入,一年下来能挣个五六万元。

要推广产业,首先得帮村民树立信心,村党支部书记、葡萄种植大户王利军率先流转土地30多亩,全部种上了“户太八号”,第二年一上市就被订购一空,挣了30多万元。有了党员致富人带头,栗峪口村民种植葡萄的热情高涨。目前,全村种植葡萄达1000余亩,群众亩均增收3000多元,葡萄产业已经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为了拓宽销路,村上创新实施“生长全流程即与市场对接”模式,发芽时组织果树认领,挂果时合作社预售,成熟前成功承办“葡萄熟了”新闻发布会、葡萄采摘节等活动,成熟后组织电商、商超等进村采购,并动员社会各界爱心采摘,同时,搭建“商超+合作社+农户”模式,方便商超直接采购农产品,初步叫响了“栗峪口水果”这一精品农产品品牌。

精准帮扶 电商小伙享受忙碌的幸福

临近春节,村里到处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写春联、办年货,大家准备着迎接新春的到来。对于31岁的李红宝来说,这是一年中特别忙碌的时段之一,腿脚不便的他,通过自己的红宝果蔬店帮助村民在网上平台购物、置办年货,仅上个月销售额就达到六七千元。

“‘户太八号’葡萄色泽艳丽,香味独特,酸甜可口,含糖量高,这款葡萄酒就是用产自秦岭北麓得天独厚的适生区的‘户太八号’发酵酿成,天然纯美,原汁原浆……”走进李红宝的家中,记者看到他正坐在电脑前熟读稿子,准备进行短视频录制。

2008年起,从技校磨床专业毕业的李红宝一直在广东、上海等地打工。靠着他赚的钱,家里盖起了新楼房,成了村里年轻人的模范。在农村,盖了房就有了相亲的“本钱”,就在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时候,2012年的一场车祸却让他失去了行动能力。

李红宝告诉记者,刚开始吃喝拉撒都在炕上,心理落差特别大。经过休养康复,能够丢掉双拐下地后,通过帮扶干部介绍,自己成了一家便利购物平台的村联络员。去年,红宝果蔬店正式开门营业,村民在平台下单,货物直接配送到店内,顾客可以自取,也可以由他送货上门。

如今,李红宝不仅做着京东鄠邑区馆的客服工作,还开始学拍抖音、写文案,将村里的农副产品推荐给外地的消费者。他告诉记者,2021年打算开一家网店, “现在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以后不用外出打工也能养活自己,我还要将这里的特产在网上打出名气呢。”

近年来,驻村工作队精准帮扶,坚持“一人一策”“一事一策”,与村党支部一起,在两年里彻底解决了土门三组300余名群众的吃水难问题,并为3个自然村接通了自来水。如今,栗峪口村不仅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升,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获得了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陕西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西安市美丽党建示范村、西安市“最美乡村”、西安市垃圾分类示范村等荣誉。

协同发展 打造乡村旅游新品牌

走进村民吴启家的院子,餐饮用的桌椅板凳随处可见,这个当初由于生意不好被迫关闭的农家乐,如今又搞得红红火火。提起为何重操旧业,吴启表示这都是最近几年村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得好,“去年8月,咱这儿开了个亲子拓展基地,来村里旅游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我的农家乐也跟着沾光,仅4个月就挣两三万元。”

吴启口中的亲子拓展基地,是栗峪口村组织群众将村南撂荒地清理杂草、外运垃圾、黄土覆盖、铺设草坪以及点亮景观带后,对接社会资源,依据地势设置了适合小朋友玩耍的项目,把昔日无人去的撂荒地变为市民绿色野营、体验自然风光的打卡地。

去年,亲子拓展基地以及村上的农耕研学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4万余元。同时,结合亲子游开展草地宿营、农耕研习等多种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入村消费,增添了村组人气、增加了村民收入。通过发展亲子产业变“输血”扶贫为“造血”致富, “终南最美栗峪口”成为乡村旅游新品牌。

“这个行政村是由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因此要实现协同发展,必须有效盘活现有资源,打造以红色文化引领,农耕文化、山居文化、亲子文化相互支撑的特色乡村旅游。”驻村第一书记赵轩介绍,未来将按照规划,把各个旅游点联结起来打造成为一个旅游链,进一步带动村子的发展。

随着栗峪口村整村脱贫,整个石井镇也向着全面小康的道路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其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基层党组织是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坚强战斗堡垒。”已经在乡镇工作25年、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石井镇党委书记司文武表示,2021年,将依托秦岭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人文历史资源、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石井镇乡村文化旅游和产业发展新品牌,带领镇域群众建设更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美丽富饶的现代化大都市副中心后花园,让全镇人民共享美好幸福新生活。

群众心里话

■栗峪口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志道,73岁

“道路硬化了,路灯装上了,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有了,污水处理厂也建好了。驻村工作队为村里干的实事,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栗峪口村党支部委员,陈欢乐 ,34岁

“驻村第一书记有资源、有点子,村党支部书记有威信、能干事,村里现在不光有葡萄、猕猴桃产业,还有红色文化、乡村旅游,村民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也高了。”

■栗峪口村三组村民,耿志寿,97岁

“去年村上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发展得挺好,我是村里年纪最大的党员,看着这些变化心里高兴得很。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村里新班子老中青党员三代人齐心协力,老百姓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赵轩:用“四个创新”带领村民奔小康

9e679a4e7615f4793289565c205c5ad8.jpeg

驻村第一书记赵轩(左)与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中)看望村民李红宝。

驻村第一书记 赵轩

昔日贫困村,如今换新颜。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深知这个村子的发展,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两年多来,驻村工作队在西安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在鄠邑区和石井镇的支持下,用“四个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帮扶工作。

创新党建载体,由党支部牵头,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建成红军过境户县陈列馆,用实践证明,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创新绿色发展,协调争取各类资金近1000万元,形成红色文化引领,农耕文化、亲子文化、山居文化相互支撑的乡村旅游新格局,用实践证明,守护好绿水青山,就能让群众获得金山银山。创新运营理念,与3家企业达成近4000万元投资意向,目前已落地400万元左右,为村集体带来数十万元收益,分红4万余元,支付群众工资22万元,用实践证明,引入社会资本,让群众切实受益。创新帮扶措施,真正把建档立卡户和群众嵌入到产业链中,共享发展带来的红利,用实践证明,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

帮助贫困户脱贫不是我工作的终点,而是带领大家奔小康的基础。接下来,我会继续竭力做好本职工作,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把全村人凝聚起来,进一步挖掘传承红色文化、山居文化和农耕文化,激活乡村文化魅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2021年,我相信栗峪口村的乡村旅游一定能发展得红红火火,实现支部变堡垒、乡愁变产业、农村变公园、贫困变小康的美好愿景。

凝心聚力 用双手干出好光景

文晨

“新春走基层”——这是新闻工作者与新春一年一度的约会,首次参加到这场约会中来,让我深入了解到,这座山水环绕、历史悠久的村庄里,那些令人感动的淳朴民风。

刚刚来到栗峪口村,我首先要从村干部那里了解村子的概况,第一天就听到了这样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居住在山上的群众地里收成特别差,生活难以为继。经过村“两委”做工作,山下的村民在自家土地亩产有限的情况下,仍然伸出援手,山上村民通过移民搬迁解决了吃粮问题。

这段历史,村里许多老人都记忆犹新并口口相传,在经历洪涝灾害、产业转型的阵痛时,全村人这种淳朴的民风从未改变。

31岁的李红宝因伤致残,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依靠电商平台,用自己的双手成功脱贫。尽管行动不便,李红宝依然坚持为村民将网上购买的产品配送到家门口,他说:“做人要懂得感恩,在我住院的时候,村里人不管家庭情况咋样,都慷慨解囊帮助我,现在我自己能干活了,就要尽自己能力帮助大家。”

这位小伙子不仅好学,而且要强。听第一书记赵轩说,李红宝有了稳定收入之后,曾主动找到自己,要求取消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牌子,就是不想让村里人戴着“眼镜”看他。

几十年前,村民们义不容辞地帮助困难乡亲;几十年后,全村人帮助年轻娃渡过难关。听着这些故事,我感受到这里淳朴民风的传承和延续。如今,这里的人们正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用双手干出一片好光景。

编辑:石永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书店的N种样子

    忒色 如今,西安还有不少像万邦古旧书房一样的古旧书店,它们开辟出了一个平静独处的角落,为喜欢古旧书的读者留下一方精神家园 2024-04-23

  • 韩城:千年古城传新韵

    忒色 1991年,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出台《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强化对古城的保护 2024-04-22

  • 繁花似锦 秦韵悠长

    忒色 图为4月14日航拍宁陕县秦岭乡村绿道一角 2024-04-18

  • 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启动

    忒色 穿着华服的“花神”翩翩起舞  4月14日下午,12位身着华服的“花神”现身大唐芙蓉园并巡游,这也意味着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正式启动 2024-04-16

  • “陪拍”消费成西安年轻人时尚潮流

    忒色 一位“00后”“陪拍师”小张告诉记者,最近公园里不少来拍照的人手里拿着反光板、相机,甚至还带了小板凳、折叠梯——这其中很多都是“陪拍师” 2024-04-16

  • 西安打造“微短剧好莱坞”的无限可能

    忒色 演员市场成熟、拍摄场景丰富、制作公司水平在全国都称得上数一数二,西安发展微短剧产业十分有优势 2024-04-16

  • 在农科城奋力奔跑

    忒色 赛事期间,杨凌示范区酒店延迟至15时退房,新增7辆“杨马”专列,赛前赛后安排摆渡车,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今年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上,还有412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各处,提供赛道补给、线路引导、物品发放、医疗救助等服务 2024-04-15

  •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

    忒色 两只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龚伟芳)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近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又传来好消息,在清明节假期刚刚现身的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彩鹮,引来了另一只彩鹮小伙伴,让人大呼惊喜 2024-04-11

  • 在西安赴一场和飞鸟的约会

    忒色 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候鸟良好氛围  眼下,随着夏候鸟的陆续抵达,众多鸟类已开始进入繁殖期,西安迎来新的观鸟季,除了有关鸟类的新发现外,如何保护鸟类、更好地爱鸟也尤为引人关注,这些点点滴滴都折射着西安这座城的生态自觉 2024-04-11

  • 花式出游 拥抱春天

    忒色 4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花为媒”促进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 2024-04-11

  • 年轻人的新潮流

    忒色 如今,“旅游搭子”“健身搭子”“通勤搭子”“逛街搭子”等“搭子”社交逐渐流行起来,成为都市年轻人日常的生活方式 2024-04-11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