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业保险为农业撑起“保险伞”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时间:2021-11-22 10:52:45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陕西:农业保险为农业撑起“保险伞”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于2017年建立了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气象资料查询服务系统


9月中旬,受强冷空气影响,渭南市经开区因多日强降雨发生洪涝灾害,阳曲镇前锋村的农户王松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种植的玉米被淹。幸运的是,包括王松柏在内的6271位农户今年都投了农业保险。他们受损失的13.6万亩玉米经锦泰保险测算,预计赔付金额超过240万元。

不仅是洪涝灾害,每年开春给苹果授粉时,果农最怕的就是霜冻,一场霜冻,会直接影响果农一年的收益。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多发频发,为应对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20年在省财政厅、省气象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锦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推出了农业保险项目。该项目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让农户减产不减收或少减收,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承保理赔“两到户”

“去年我为家里的4.3亩桃子投保了设施蔬果综合保险,10月份连着下了几天雨,部分果树‘泡了汤’。但是,我11月初就收到了1627.5元的赔付,让我减少了损失,理赔快捷又方便。”渭南市华州区下庙镇甘村果农毛春生对记者说。

今年渭南地区降雨量较往年明显偏多,降雨时间集中、范围广、局地极端性强,省内多地也遭遇恶劣气象灾害,部分区县乡镇出现长时间降雨,造成农作物受灾。记者了解到,针对气象灾害,普通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都可以投保。

农业保险对各个保险公司来说,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多的是承担一种社会责任。然而,农业保险一开始并不好推广。毛春生说:“这要是放在过去,我肯定不会给果树买保险。一是没有购买保险的意识,二是嫌浪费钱,没有购买的动力。”

“我省虽是农业大省,但种植业和养殖业集中化程度不高,加之过去农民的思想比较保守,不愿意相信新的事物。在保险公司给农民推广农业保险时,遇到了很多困难。”锦泰保险陕西分公司农险部负责人李宁说。

为应对困难,2019年11月,锦泰保险率先建立了一套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即以县、乡、村3级服务网络为支撑,以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为平台,以乡镇农业保险专干和村级协保员队伍为依托,完善规范农业保险承保收费、赔款支付等流程,确保承保、理赔“两到户”。

锦泰保险在渭南华州区、西安鄠邑区承保设施农业8200余亩,包含青椒、西红柿、西瓜等13种果蔬品种,涉及农户199户。自9月开始,受大雨降温影响,农户遭受果蔬大棚棚膜破损、棚体塌方等不同程度的损失。锦泰保险在接到农户报案后,第一时间联系农户收集相关受损影像资料,赶赴现场完成查勘定损,预计赔付约120万元,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利益。

花小钱得到大保障

从无人问津到全村联保,从优化农险供给到服务农业转型升级,从政策引导到产业撬动。近年来,农业保险积极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其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等功能,在稳定农业生产、维护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成为重大农业灾害中农民恢复生产和新兴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今年的暴雨让我种植的7亩半小麦几乎绝收,幸亏政府给买了农业险。保险公司和农业专家来地里已经看过了,赔付结果很快就会出来,估计能挽回不少损失呢。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实实在在的好政策。”陇县温水镇李家河村村民刘东平对记者说。

为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缓解农业灾害压力,渭南市、西安市、宝鸡市等地统一安排,对所辖区域内政策性小麦保险实施全覆盖。农民每亩地只需交3元钱,即可享受小麦保险,剩余保费由中央、省、市、县全额补贴。凡遇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给农民种植的小麦造成损失时,保险公司按照小麦生长不同时期、不同标准分类赔偿,每亩最高赔偿400元,农民花小钱就可以得到大保障。

记者从人保财险陕西省分公司了解到,现在农业保险主要分为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目前,我省农业保险主要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农民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可获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补贴,自己只需承担较少保费就能获得一定保障。2020年全年陕西省农业保险农户投保金额3.59亿元,赔付12.68亿元;今年截至9月底,农户投保金额已达到3.6亿余元,已赔付19.5亿元。

可以说,农业保险让广大农民不再靠天吃饭,为农业生产撑起了一把保护伞。目前,仅政策性农业保险所承保农作物品种就有200余个,基本覆盖农、林、牧、渔等各个领域。

科技让理赔更便捷

11月2日,宝鸡市太白县桃川镇灵丹庙村村民李子辉收到了一条理赔短信——灾害农险理赔款到账1280元。10月21日,受到强对流天气影响,李子辉种植的4亩甘蓝损失惨重,但迅速到账的赔付款让他有了重新振作的底气。

据了解,针对保险理赔工作,气象和保险部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研发灾情指数保险模型,开发手机端应用、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等,实现救灾资金一日到位,避免群众理赔时为开具气象证明“两头跑”。

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屈振江介绍:“以前开具气象证明最快也要3天,现在只要30分钟,而且当事人一次路都不用跑,大大便利了广大群众。”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于2017年建立了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气象资料查询服务系统。使用该系统,群众在办理气象灾害天气指数类保险理赔时很方便,可直接由各保险公司查询相关气象资料并做出相应理赔。截至11月,汉中、商洛两市保户在当地气象服务中心查询的茶叶低温冻害天气指数保险气象证明数据达410件,其中保险理赔208件,占比51%。

气象部门和保险公司在数据共享、保险产品研发、灾后定损、农业防灾减灾联合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合作方式,通过建立基层服务站、农业保险工作一站式服务、联合调研、开展保险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等手段,力求实现从“险后”补偿转向“险中”响应和“险前”预警,构建了防灾减损管理新模式。

负责灾后定损的锦泰保险工作人员谈道,保险公司根据气象信息启动大灾应急预案,以服务站信息员为主组建的农险查勘小组,让保险“兜底”服务更加科学快速。

记者 马腾

编辑:石永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