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用科技浇灌旱作农业 年示范推广面积超一亿亩

时间:2021-11-23 10:10:29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杨凌示范区:用科技浇灌旱作农业 年示范推广面积超一亿亩

为参与平台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杨凌示范区依托区内高校科研优势,紧接着制定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62项,在作物遗传育种、小麦条锈病防控、苹果抗逆生物学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让一项项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中国北方的田间地头。

自1997年起,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24年来,肩负探索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通过区校融合推动品种升级技术创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做给农民看,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教会农民干,初步形成了“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新格局。

目前,杨凌示范区先后在甘肃、宁夏等18个省(区)布局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年科技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共有5000多项农业高新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累计推广效益1910亿元,仅小麦和玉米系列新品种在黄淮麦区,累计推广面积就超过8亿亩、增产430亿斤。

区校一体——

形成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地处乌兰布和、库布其和毛乌素沙漠交汇处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是个作物不宜生长的地区。但在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技术支持下,建成了酿酒葡萄基地,让一株株葡萄生根发芽,继而产出香气浓郁的葡萄酒。

沙漠变绿洲,乌海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背后,是近年来杨凌着眼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集聚以人才、技术等为重点的创新要素,深入实施的“区校一体、融合发展”战略。

“为了推动形成科技创新高地,示范区建立了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多层次沟通联系机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制。”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袁鸿马说。经过多年探索,杨凌形成了“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杨凌示范区累计审定通过农作物新品种768个,小麦和玉米系列新品种的推广为黄淮麦区增产贡献了巨大力量,“瑞阳”“瑞雪”等苹果新品种有望成为北方苹果主产区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

今年,杨凌示范区相继成立了种业、果业、农业智能装备制造、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畜牧、食品工程等6个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其中种业创新中心先正达育种技术实验室及试验基地已建成投用,“实验室配备了全球领先的高通量分子检测设备,每年可检测上亿数据,极大提高了种业研发效率。”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局局长马江涛说,依托这一平台,杨凌将进一步整合政、产、学、研等多方力量,深入开展种业源头创新,积极构建覆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的育繁推一体化网络服务体系,推动杨凌成为国家种业战略科技力量。

而且,在形成种业创新高地的同时,示范区通过区校融合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杨凌将建设10个以上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原始创新—成果中试—企业孵化—产业成长”的成果转化链条。

示范推广——

让新技术成果就地转化

通过建立河南南阳小麦试验示范站、驻马店小麦良种示范基地、安徽蚌埠新马桥小麦新品种示范园等试验示范基地,杨凌示范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强大的育种团队,先后培育、推广西农979、西农509、西农585等小麦新品种,并配合新栽培新技术为中原大地与黄淮麦区小麦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陕西宝鸡眉县横渠镇西寨村建立的猕猴桃试验站,杨凌示范推广了大棚架形、果园生草、充分授粉、合理负载等十项标准化生产技术,让眉县猕猴桃生产从经验路走上了科技路。

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榆林马铃薯综合试验站则根据不同企业对不同品种的需要,量体裁衣,为企业进行新品种筛选。“基地运行以来,先后示范推广马铃薯新品种20个,其中9个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铃薯课题组自己选育的新品种或新品系,有4个获得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等。”试验站负责人张小燕说,基地还重点围绕陕西马铃薯产业发展需求,在马铃薯良种选育试验示范、马铃薯脱毒种薯工厂化快繁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方面大力开展工作,取得了多项突破。

“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不是实验室里的单纯科研,也不是简单的基层服务,而是集技术研究、试验和示范为一体,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技术用户提供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示范的助推器。”示范区科技创新局局长赫思远说。

据了解,杨凌在全国建立的350个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在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榜样示范效果。如在甘肃进行了作物制种、设施农业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在青海进行了生态林业、高效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在新疆进行了优质瓜果、棉花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在陕北进行了小杂粮、仁用杏、设施蔬菜、舍饲养羊、红枣等技术培训;在陕南进行了经济林果、中药材、蚕桑、茶叶、三元杂交猪等,均促进了区域农业产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同时,示范区围绕旱区农业技术需求,建立了职业农民培训体系,面向全国培训职业农民和三农干部50万人次,其中1.7万名农民获得了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

平台创建——

实现科技研发共享开放

今年3月,陕西省授牌成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着力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建设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

为参与平台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杨凌示范区依托区内高校科研优势,紧接着制定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行动计划提出,杨凌到2023年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建设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产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10个以上,攻克一批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旱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建成双创服务平台10个,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型企业200家,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240项。

具体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筑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工程、推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筑农业科技产业高地,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培育发展农业高科技产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打造科技经纪人队伍、壮大“新双创”队伍、建设“科学家+工程师+农技员”队伍等。

“最终,我们要把杨凌打造成为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的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源头,为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探索路径。”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说。

同时,杨凌将加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工作宣传,总结推广可复制经验做法,大力宣传创新政策、创新成果、创业文化和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典型事迹,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重才爱才用才的社会环境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编辑:石永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