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美带动旅游旺,秀美风光、乡土文化和农家美食吸引大批城里游客返乡寻找别样乐趣。一时间,乡村旅游人气爆棚,在鼓起农民“钱袋子”的同时,也成了开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然而,伴随着热门农旅项目遍地开花,随之而来的模式照搬照抄、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也日渐凸显。如何破局“出圈”,让乡村旅游更具吸引力、走得更长远?这是乡村振兴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农”工作作出部署: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产业兴则乡村兴,以特色产业为“内核”的乡村旅游才能更有生命力。近年来,许多地方在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通过“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模式,打造了观光采摘、文化旅游节等三产融合新业态新形式,不仅把特色产业的发展链条越拉越长,还解锁了农旅“跨界融合”的新路子。
以咸阳市淳化县为例,该县聚焦荞麦首位产业,深入挖掘荞麦历史文化,将一粒粒小荞麦做成了支撑一方发展的大产业;依托荞面饸饹文化旅游节开展荞面饸饹制作技艺大赛、荞面饸饹形象LOGO大赛,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和荞麦衍生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这说明,只要深耕特色产业,走好差异化路子,通过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业态布局,加快“特色产业+”多元融合步伐,必能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在一方土地中更好发展。
当前,人们对于旅游有了更高品质的需求,乡村旅游已不再满足于吃农家饭、“打卡拍照”等简单方式,更倾向于有内在吸引力的沉浸式旅游。要让游客感兴趣、愿意来、记得住,还需在精细化运营上做文章,打造独特“记忆点”。
各地资源禀赋各有所长,只有深挖当地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好山好水的自然优势,讲好特色产业在传承、创新、发展中的故事,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各地可尝试将艺术、休闲、研学、餐饮、民宿等元素纳入特色产业链中,开发有创意能互动的文创产品、特色IP,打造更多高质量的全域旅游项目,让游客因名气而来,被当地独一无二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情留住脚步。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