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小米的新味道

时间:2024-04-22 16:19:54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陕北小米的新味道

陕北小米种植面积约100万亩,年产量约16万吨

陕北小米种植面积约100万亩,年产量约16万吨。“延安小米”“米脂小米”等品牌价值不断提高

新华社记者 陈钢 雷肖霄

春日的黄土高原正从寒冬中苏醒。熬一碗陕北小米粥,薄薄的米油覆在上面,米汁如脂,入口回甘。

丰收,是农民朴素而恒久的期盼。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清香醇厚的小米粥、小米饭,是陕北人餐桌上永不过时的美味。延安时期,小米更是滋养了千千万万革命战士,成为“红色传家宝”。

然而由于经济效益低、销售渠道窄、耕作费时费力等问题,当地小米产业一度低落。

俯身田间,探究小米之变。

聚人才,拓渠道,促增收。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基层用一个个实践案例作答。

因小米而得名的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大学生张雄彪与20多个同学一起返乡创业,设立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帮助乡亲们“卖小米”,累计带动农民增收600多万元。

在革命圣地延安,“80后”村民毛伟尝试“触网”直播,镜头里山野民居,袅袅炊烟,带动“土特产”飞出“山坳坳”,最多一天收入超8000元。

植根一方水土是农业“源头活水”,热情拥抱新模式拓宽振兴之路。目前陕北地区谷子、糜子等小杂粮种植面积约360万亩,总产量约39万吨,重点企业近百家。

流通多渠道助推“土特产”飞向大江南北。从2014年至2023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1800亿元增长到2.49万亿元。

“数商兴农”,却不止于兴农。

从田间地头到厂矿车间,数字经济正持续赋能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加速产业蝶变。

走进企业,感受产业之变。

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

如今走在陕北大地,小米产业的“热气腾腾”处处可见:选育良种、规模经营、培育企业、开发产品、打造品牌、线上销售……

小米锅巴、小米酥、小米乳、小米油、小米茶、小米咖啡……品类丰富的“新味道”,让小米成为新时代“网红”。

从“充饥饭”“红色米”到“致富粮”,产业链长了,附加值高了,土特产“洋气了”!

淡淡乡愁里有不变的滋味,产品创新则带来“青春活力”。陕北小米种植面积约100万亩,年产量约16万吨。“延安小米”“米脂小米”等品牌价值不断提高。

科技助农,却不止于助农。

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引领的新质生产力,正加速构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

感知市面,洞察时代之变。

重创新,求突破,谋幸福。

呷一口新开发的“小米乳饮料”,米香在唇齿间回荡。从“糊口粮”到健康“新宠”,折射出消费结构的转变。

一人食、减脂餐、零添加等消费观念,正重塑消费习惯。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同时,不断创新的小杂粮成为陕北农民增收的“拳头产品”。

气温回暖,黄土高原又添新绿。销售特色农产品、体验陕北民俗、民宿迎来客人……陕北小米助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增收致富实现“多点开花”。

创新富农,却不止于富农。

消费格局重塑,为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主动。正在培育的新质生产力,让“土特产”成为“香饽饽”,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山丹丹红来哟山丹丹艳,小米饭那个香来哟,土窑洞那个暖……”立于沟峁之上,高唱一首陕北民歌。

余音回荡,神清气爽。

陕北小米的新味道,是迎面而来的和美乡村。

(据新华社西安3月22日电)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