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尝尝,这是我第一次做白茶,茶里有股淡淡的兰花香。”5月8日,从南京市到安康市汉滨区创业的刘小琴说。前段时间忙了好几个通宵加工绿茶的刘小琴,最近又投入到白茶的研究制作中。“看,优质的茶叶色泽鲜亮、气味香醇。沏上一杯,慢慢品味,让人心旷神怡。”刘小琴说。
今年是刘小琴到汉滨区创业的第8个年头,凭借对茶叶的钟爱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她在汉滨区逐渐站稳了脚跟。
2015年,刘小琴在一个展会上品尝到安康富硒茶。茶叶浓厚的香味和入口甘甜的感觉让她很是着迷。“溯着茶的香味,我来到了汉滨区,想把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宝贝’带给更多人。”
汉江两岸、瀛湖周边的茶叶主产区均处在富硒区。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汉滨茶绿色、有机、无污染、原生态的特质。通过在汉滨区走访及翻阅大量资料,刘小琴了解到硒元素的功效和“陕茶1号”茶树品种的优良品质。之后,她作出一个重要决定。
2016年,35岁的刘小琴辞掉了南京一家公司的高管职务,到安康从事收茶及茶叶代加工业务。为了扩大销售,她还卖掉了自己在南京的房产,用这笔资金在南京“海峡茶城”开设了两个门店,专门销售安康茶叶。
因为茶叶是从四处收来的,加工又找的是不同的厂家,一开始,茶叶品质良莠不齐。渐渐地,刘小琴在南京开设的门店生意淡了下来。
“要想保证茶叶质量,就必须建自己的茶园。”深思熟虑后,刘小琴选择在山清水秀的流水镇河心村建设茶园。
茶园里,刘小琴接过茶农采摘的鲜叶一一过秤。“刚采摘下来的茶叶不能捂,要给茶叶透气,装茶叶最好用竹篓,不能用这种塑料桶。如果不能及时送到茶厂,就先把茶叶放到簸箕里摊开。”在加工厂里,刘小琴叮嘱农户。作为“茶痴”,从种茶、采茶到制茶,刘小琴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
“从我们村骑车到河心村只要十几分钟,很方便,我就把茶叶卖到这里。”瀛湖镇三星村村民刘德军说。今年66岁的刘德军家里种了15亩茶树,每年靠卖鲜叶能收入两三万元。刘小琴反复叮嘱茶农种茶时不能施化肥、打农药,采摘的时候要注意保证鲜叶完整、新鲜和干净。
“瀛湖流水镇这一带生态环境好,温度适宜、日照充足,茶叶的品质非常好。这个茶园以前是一个老茶园,我来了以后对它进行了提升改造,补种了‘陕茶1号’。”刘小琴说。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打开茶叶销路,刘小琴白天扑在地里,补苗、管护;晚上伏在案头,上网查资料,学习茶叶种植加工知识。
2021年对于刘小琴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汉滨区委区政府、苏陕协作武进区对口帮扶汉滨区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刘小琴的情况后,决定投入苏陕协作资金,帮助她做优做强企业品牌。第一笔苏陕协作资金到账后,刘小琴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了,有了这笔资金,建设茶厂的资金有了着落,也就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在她的精心呵护与带动下,流水镇河心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500亩,其中核心种植区就有300亩。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刘小琴的茶园通过了市级茶叶园区验收。她还建成了一个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
如今,刘小琴的星庐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步入正轨,公司的茶叶先后荣获“端午安康”全国硒水鉴茶大赛特等奖、金奖,第六届亚太茶茗大奖金奖,中国茶叶博览会全国名优茶推荐遴选活动“红茶类”创新金奖等奖项。
采访结束时,天色已晚,在刘小琴的茶厂里,仍有不少村民在辛勤劳作着……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