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来,陕西雨水较往年偏多。在湿度大、温度高的环境下,猕猴桃炭疽病等更容易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当前,正是果品转色期、成熟期,也是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炭疽病蔓延,农户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7月29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科普团西安分团组织生物农业相关专家前往西安市周至县竹峪镇西沟村,开展猕猴桃等果蔬病害绿色防控及田间管理技术推广普及暨发展都市农业产业的技术支撑对接活动。活动得到西安市2024年科普传播创新型活动模式项目支持。
“土地板结怎么办?”
“果子长不大啥原因?”
“叶子上的黄斑怎么处理?”
……
当天上午,专家们一走进猕猴桃园就被果农团团围住。专家们耐心细致地回答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在田间地头,专家们一边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一边对病害进行精准诊断和分析,制定了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并提出加强田间管理的建议。
专家们把先进的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让果农吃了颗“定心丸”。
“我们见到这么多专家的机会比较少,今天来参加学习很高兴。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地里还是要少施化肥,改良土壤。这也是一次作物技术提升的机会!”西沟村村民毛随心表示。
“我们的管理方式还是比较老套,特别需要专家指导。用科技种好田是我最大的心愿!”西沟村村民张育仓表示。
田间指导结束后,专家们和村干部、果农召开了座谈会。专家们结合西沟村实际,提出“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推广枝条生物有机肥技术”“深度开展项目合作”等建议。
“送技术到田间地头,是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科普团成员、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张锋说,“广袤的农村大地是我们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场。科研人员也希望有更多机会,把更多科研成果带到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