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国字头”的好苹果大赛在千阳县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带着精心种植的苹果,在这里竞赛——比口感、比颜色、比大小。
今年初,千阳苹果第三次飞入太空,成为航天员的专供水果。在盛产苹果的陕西,因种植模式独特、品类丰富,千阳苹果在陕西果业中独树一帜。
当前,千阳县苹果种植面积13万亩,有110多个新优品种。2022年,千阳苹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千阳县入选2022年度受市场欢迎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
从农业小县到苹果大县,地处渭北旱塬的千阳县依靠科技赋能,在苹果产业的激烈竞争中开辟了一条特色新赛道。
为苹果“换芯” 建设矮砧苹果试验田
千阳县张家塬镇曹家塬村苹果种植大户薛积发拿了两枚奖牌。在第七届中国(千阳)好苹果大赛上,他报送的两个品种都获了奖。
去年,薛积发靠种苹果收入70万元。“收入高和种上好品种分不开。如今,我家四分之一的果园都种上了‘维纳斯黄金’‘瑞雪’等新品种。”薛积发说。
千阳苹果种植历史悠久,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千阳苹果出现树龄老化、果品质量差等问题,一度有果农挖掉了果树。
如何破局?千阳县从品种上求突破,为苹果产业“换芯”。
千阳县果业中心主任谢宏伟介绍,2012年,千阳县紧扣国际苹果产业发展趋势,率先从欧洲引进新品种矮砧苹果,大力发展矮砧栽培模式,推动传统“乔化稀植”向新型“矮化密植”变革。
“当时矮砧在国内是空白,专家在国内跑了许多地方,最后认为千阳县最适合发展矮砧苹果。”谢宏伟说。
为了让这“洋苗木”更好生根结果,千阳县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千阳苹果试验站和宝鸡华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攻克一系列技术和管护难关,实现了矮砧苹果在国内的规模化、科学化、品牌化推广。
“技术成熟后,千阳县10余家果业企业与苹果种植大户共同育苗,每年育苗量达3000万株,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00万亩。”千阳县苹果产业发展顾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千阳苹果试验站教授李丙智说。
如今,千阳县已建成矮砧苹果栽培示范基地7万亩、矮砧苗木基地3万亩,苗木规模占全国70%、世界25%。
抢占新赛道 开创栽培“千阳模式”
抢占新赛道,开创新型栽培模式。这既是矮砧苹果栽植的“千阳模式”,也是矮砧苹果产业的最大亮点,更是千阳苹果能在陕西这个苹果大省脱颖而出的关键原因。
10月8日,在千阳矮砧苹果产业龙头企业——宝鸡华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中熟品种“魔笛”迎来采收季。这些果树个头都不高,不仅不占空间,采摘起来也高效便捷。
宝鸡华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姜云龙介绍:“千阳苹果的优势在于‘四省一高一优’,即省水60%、省肥70%、省土地80%、省人工90%,高产,优果率90%,创造了‘当年见花、次年挂果、三年丰产’的现代苹果生产纪录。”
同时,千阳县探索形成以“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体、轻简作务”为核心的矮砧苹果发展技术规范。《千阳苹果自根砧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作为团体标准在国家标准委网站发布,《五项矮化苹果自根砧栽培技术规程》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千阳县还推行“果、畜、草”有机循环模式,建成年产13万吨枫丹百丽、乾亨有机肥加工厂2个,形成以“循环耕作、生物植保、品牌培育、质量追溯”为核心的质量品牌标准,保证千阳苹果的品质。
“如今,全国各地的苹果种植户、苹果种植企业都来千阳县寻找优质苹果苗木,学习矮砧苹果栽植的‘千阳模式’。”千阳县农业农村局苹果产业中心相关负责人李慧奇说。
多元主体发力 打造强企富民产业链
千阳苹果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形成了从苗木到鲜果再到果汁等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千阳县先后引进优质苹果品种110多个,买断“瑞香红”“秦脆”“福丽”“福久红”等优新品种的生产经营权,向全国10多个省50多个县输送优质种苗。
宝鸡华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合作,采取“政府+院校+公司+农户”新模式,由政府提供苗木补贴、院校提供技术支持、公司跟踪服务、农户订单种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千阳苹果种植主体多元,不仅有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还有种植大户和村民,不断汇聚起产业发展的合力。
千阳县南寨镇丰禾家庭农场负责人魏小杰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苹果师傅。他不仅自己经营苹果致富,还带动10多户农户建起苹果园,教授5000多名果农苹果生产经营管理技术。
在千阳县南寨镇,13个村联合建设万吨冷库。这个“苹果冰箱”可以储存万吨以上苹果,进一步提高了苹果储存能力。
千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红忠介绍,千阳县已引进陕西海升、华圣、大地丰泰等12家果业龙头企业,建成标准化示范园26个、万亩大镇4个,有苹果专业合作组织79个、苹果家庭农场42个,扶持发展苹果产业种植大户265户,带动1.2万户果农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