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眉县横渠镇,田宁波在猕猴桃果园直播。 本报记者 仵永杰摄
本报记者 仵永杰 实习生 席雪儿
推、拉、挪、握、捏……提手旁的汉字可以表示的动作有很多,但田宁波却没有用手体验过。从儿时起,他的“人生字典”中就删除了这些字眼。
田宁波是眉县横渠镇金河村人,今年刚满40岁,是当地的猕猴桃种植大户。他虽然没有双臂,但丝毫不耽误干活。
深秋的眉县横渠镇,猕猴桃鲜果采摘、售卖已近尾声。果园里,一棵棵卸下了“重担”的果树,正舒展着枝干。10月19日,田宁波和母亲一同来到果园施肥。
他的脖子上套着绳子,绳子两端的铁钩“抓”着肥料袋。他上身使劲,很快就将一大袋肥料从车上挪到了地上。随后,他用脚夹着剪刀剪掉塑料壶的底部并打孔、穿绳,给塑料壶里装满肥料后,再挂在肩膀上开始施肥。经过枝干粗壮的果树时,他会放慢脚步,让壶里落下的肥料多一些。
小到牙刷、毛巾,大到铁锨、微耕机,田宁波总能“调动”手臂之外的身体部位,以自己独有的方法使用。例如,他将牙刷夹在房间的门缝里,牙齿蹭上去来回刷;在微耕机手把上套上长袖衣服,他钻进长袖衣服,借助肩膀的力量调整微耕机方向……
至于要背上小包,那就更简单了——只见他的头先钻进包带,脖子使劲一甩,小包就顺利挎在了胸前。在他脚下、脖间、口中,这些东西很“听话”。
使用智能手机,田宁波也不在话下。他用懒人支架将手机挂在胸前,用膝盖调整手机方向,再用鼻头点按。鼻头和指尖大小差不多,不会误触。
他身边的大小物件似乎都有灵性,都想帮一帮这个苦命人。
生活中的小事难不住田宁波。毕竟,他4岁时就因意外失去了双臂。从那时起,别人用手干的事儿,他只能用脚、口或者脖子去干。
10岁左右,他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衣,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偏偏那时父亲生了大病,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
那时,为贴补家用,年纪尚小的田宁波就放起了羊。每天,他要将羊群从家里赶到河滩再赶回来,往返超过20公里。
后来,羊价下跌,田宁波便外出寻活儿。他心想,应该能找到一个看大门的工作。但他连最简单的登记、咨询的任务,都难以完成。
无奈的田宁波再次回到家,决心在地里“刨食”。2007年,他开始种植猕猴桃,每亩投资2000元左右。他先种了两三亩,挣了钱再投资扩大规模,从不留多余的钱。
“起初,我跟着村里有经验的村民学习。后来,我参加了县上组织的职业农民培训,一边学一边干,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现在,我的猕猴桃果园面积已经发展到16亩。”田宁波说。
猕猴桃果园里的活儿很繁杂,精心管理才会有好收成。田宁波托人制作了专用工具,用来掐尖、授粉,活儿干得不比别人差。
田宁波的工具是用铁丝、刀片、竹片、塑料管等组合起来的。虽然简单,但非常实用。掐尖时,他将绑扎着刀片的竹片咬在口中,伸着脖子,割去果树上多余的枝条。
竹片长时间被咬在口中,顶端处会逐渐烂掉,毛刺可能会划破嘴唇。他让人帮忙磨掉毛刺,再接着用。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干农活时,田宁波的母亲也会搭把手,给他递送农具、开关机器、装箱……
2013年,凭借种植猕猴桃挣来的钱,田宁波家盖起了150平方米的新房。没等收拾好,他就搬了进去。
“凭自己的努力盖起了新房,生活和健全人没有区别,我非常高兴,也很骄傲。”谈起新房,他脸上满是笑意,眼里闪着亮光。
2022年起,田宁波开始通过短视频平台,售卖猕猴桃、苹果、红薯等农产品。在短视频平台上,他的名字是“无臂桃哥”,有一大批粉丝“围观”他的日常生活和劳作。
施肥、浇菜、吃面、收玉米……在视频中,田宁波毫无保留地展示着生活和劳作中的细枝末节。每做成一件事,他总会在镜头前笑一笑。他发自内心的笑容,“治愈”了许多被生活困住的人。
网友带着好奇和感动,甚至还有些惭愧,纷纷吐露心声:“看到你,我没有理由不努力”“你的人生要比别人艰辛百倍,为你的乐观点赞”。
几年来,田宁波在短视频平台上积累了10万多名粉丝,累计卖货超过1万单。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他已成为助农主播,多次去河南、湖北、甘肃等地帮助农户售卖农产品。
“我的选择不多,要珍惜线上卖货的机会,要对得起网友的爱心。我希望用产品质量吸引更多顾客,让更多朋友品尝到眉县猕猴桃。”田宁波说。
10月18日,田宁波来到猕猴桃果园,打开手机进行直播。远处的秦岭起起伏伏,衬着近处的一片片果园。专门留下的果子挂在枝头,对半切开的果子堆在镜头前,惹人垂涎。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