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大年初一,蒲城县荆姚镇甜水井村举办开年”村BA“。图为比赛现场。
本报记者 武丹文/图
1月29日,大年初一,蒲城县荆姚镇甜水井村。天还没亮,我就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记者同志,开年‘村BA’活动10点半开始。支部决定,客串主持人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村支书武长虎打来电话。我简单化了妆就去集合点。
球赛在村文化广场举行。我路过时,锣鼓队、舞蹈队正在轮番表演,气氛烘托得很热烈。
“去年的比赛效果很好。今年村里扩大规模,邀请了周边村参加,有市农广校支持、村里能人赞助……”武长虎说。
我一一记录,重点标记了“农广校”,本想活动结束后再了解情况。结果和搭档对完台本,我就得知农广校的嘉宾原来是我儿时一位玩伴的小叔——武小军。参军10多年的他2017年转业回到渭南,在渭南市农广校任职。
“叔,原来你就是农广校的‘特派员’呀!”我打趣道。
武小军笑着递给我流程单。“这次活动是我向学校申请举办的。篮球赛是引子,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增强村里农业健康发展后劲才是目的。这几年,市农广校坚持培育高素质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他说,记分台旁边已准备好了农技资料。
作为主持人,我在开场白里埋下伏笔:“各位乡亲,今天还有惊喜——市农广校要给咱发‘知识年货’。”台下顿时掌声雷动。
球队激战正酣时,我看到安排无人机摄像的武博,他是蒲城县小有名气的“网红”。
“刚开始,我只是想把自己家的农产品卖出去,后来发现能帮村里人卖些酥梨、菜籽油。”武博说,“去年,我参加了市农广校的高素质农民培训,长了见识,更有信心发展电商了。”
武博估算了一下,从2023年开始,他帮本村及周边村30余户群众销售农副产品约20万元,还带动周边镇村的玉女手织布、朱雷手工挂面、许家庄石磨面粉等产品销售。
说话时,武小军递来一份资料。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底,渭南市已培育高素质农民29893名。
“现在,咱甜水井村有3名高素质农民。我希望借着篮球赛吸引更多乡亲参与培训、获得更多技能。”他说。
我顺势拿起话筒:“乡亲们,大家快来领取资料,跟市农广校的同志深入交流,了解啥是高素质农民,问问参加培训有啥好处……”一时间,武小军被村民包围了。
15时许,比赛结束,球员们开心合影,人群慢慢散去。
“来,吃油糕!”刚回到家,父亲就端出一盘炸皮油糕,令我欣喜至极。
但凡节假日回到村里,我第二天一定起个大早去街上排队买油糕,生怕去晚了吃不上。对我来说,这炸皮油糕是舌尖上散不去的乡愁。
正吃着,我突然想到:“怎么这时间还能买到油糕?”
“现在不光赶会可以买到荆姚炸皮油糕,在门店里也能买到……”父亲还没说完,我就让他陪我去店里参观。
我采访得知,去年开始,在返乡创业小伙张飞的带领下,荆姚炸皮油糕已经走出荆姚、走出蒲城。
“荆姚炸皮油糕有70多年的历史。在县商务局、县文旅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已经申请了老字号和非遗。我一定要把这个手艺和味道好好传承下去。”张飞说。
再吃油糕,我有了更深的感触:这油糕不仅有儿时的味道,更有乡愁的滋味。老家甜水井村的这场开年“村BA”,吸引着更多人参与其中。褪去军装的宣传员、戴着草帽的新农人、传承手艺的返乡创业者……他们就像篮球场上拼搏的球员,努力奋斗,建设家乡,展现着和美乡村精彩生活。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