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照金咸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青砧苗木示范园里,工作人员在查看苗木生长情况(资料照片)。 通讯员 董唯韦摄
5月7日,位于宜君县云梦乡刘家埝村的陕西省猪种质创新中心与优质高繁猪新品种培育项目建设工地内,猪舍主体已经完工,正在安装配套设施,预计6月竣工验收,10月达产。
该项目是铜川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肌肉生物学与猪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合作建设的项目,致力于培育兼具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肉质优的秦川黑猪。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铜川市紧扣做强“一粒种”、做优“一株苗”、做大“一剂药”、做精“一种猪”的战略布局,推进种业振兴,为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做强“一粒种”
在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乙社村,1600多亩“铜麦6号”小麦无惧干旱挑战,凭借与生俱来的耐旱基因,茁壮生长。
“无论在高度还是麦穗大小上,‘铜麦6号’都十分优秀。”4月30日,正在浇地的村民席永岗告诉记者,他种“铜麦6号”多年,今年是第一次浇地。“不太严重的干旱,对这种麦子的产量几乎没有影响。村里人都说这麦子耐旱。”席永岗说。由铜川自主研发的旱地小麦品种“铜麦6号”不断刷新旱地小麦单产纪录。针对3月中旬以来的持续干旱天气,“铜麦6号”表现出抗旱、适应性广的特性。
有了“铜麦6号”的成功案例,铜川市将“铜麦系列”的繁育推广作为关键任务,全方位推动旱地小麦种业发展,列支专项资金建设旱地小麦试验示范站和旱作种业综合示范基地,为种业创新提供坚实平台;连续5年对种植“铜麦6号”的农户给予补贴,累计投入2500余万元。当地还积极与陕西大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深度研发和推广“铜麦系列”品种,育种成果不断涌现。目前,“铜麦6号”在全国累计推广2200万亩。
做优“一株苗”
今年春天,乌兹别克斯坦上合组织农业基地青砧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的苹果树长势喜人,部分品种单株挂果量达20个。
2024年春天,该基地从铜川引进6000株优质青砧苹果种苗进行栽种。在中亚生长1年多来,这批种苗经受住了当地的高温天气,在5月至11月降雨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长势。青砧苗木具有强大的抗逆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耐衰老、抗重茬。苗木根系发达,固地性良好,不用额外搭建支架,便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既节省人力又降低成本,非常适合规模化种植。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使用青砧苹果种苗建园成本可降低50%,节水达70%,优势显著。在铜川,果农改造果园时基本会选择青砧苹果种苗。它抗重茬的特性让土地不用轮作倒茬,且第二年就能挂果。铜川新区咸丰路街道平新村果农何茂迎去年冬天改造老果园时栽了550株青砧苹果种苗。如今,这些苗木不但全部成活,而且长势很好。他高兴地说:“明年,苹果树就能挂果了。”截至目前,铜川市已建成青砧苹果种苗繁育基地1500余亩,年产800余万株优质苗木。该苗木推广面积已超20万亩。
做大“一剂药”
铜川是药王孙思邈故里,中药材产业是铜川的特色产业。
为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中药材品牌,铜川以耀州野生黄芩种质资源为抓手,开启了一场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育种之旅。历经5次株系和单株配合选择,开展4个点位为期2年的区域试验,完成10余次黄芩苷含量检测,在31个点位称重备检……科研团队凭借严谨细致的作风,闯过重重技术难关。2024年3月,“耀芩1号”顺利通过陕西省林木和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全省首个获批的黄芩品种。“耀芩1号”是黄芩中的“佼佼者”,集丰产、抗病性强等优点于一身,根条笔直、色泽金黄、粗壮坚实。区域试验显示,该品种平均亩产526.1公斤,黄芩苷含量达16.4%,远超《中国药典》标准。
在耀州区关庄镇树林村的“耀芩1号”扩繁育苗基地,工人正忙着除草、灌溉,精心呵护这来之不易的新品种。
耀州区种子管理站站长王炜介绍,目前,基地育有300多万株黄芩苗,准备今年秋天在全区打造试验示范田。耀州区计划用3年时间把黄芩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把药王孙思邈的家乡孙塬镇打造成黄芩特色小镇。“耀芩1号”的诞生,丰富了铜川中药材的品种资源,有力提升了铜川道地药材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铜川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铜川将进一步强化优势、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在种业发展道路上精耕细作,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种业支撑。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