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戏院育新风

时间:2025-10-23 08:16:42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农家戏院育新风

10月14日,咸阳市秦腔爱好者张淑英在农家戏院为村民义务演出

9666335e7b5245b6a7fe08e462788a83.png

10月14日,咸阳市秦腔爱好者张淑英在农家戏院为村民义务演出。

秋日清晨,关中平原的薄雾还未散去。10月14日,咸阳市秦都区马庄街道师村,62岁的程忍社推开院门,开始清扫院落、调试音响。这座挂着“农家戏院”木牌的农家小院,即将迎来新一天的演出。

“老娘亲寅夜把大堂上,娘啊,你的儿含热泪心似浪翻……”

高亢的秦腔一亮嗓,唤醒了黄土塬边沉睡的村庄。村民赵志刚听见动静,赶忙朝屋里招手说:“快走,忍社屋的戏开场了,今儿唱《海瑞驯虎》呢!”

不一会儿,程家后院已坐满乡邻。红地毯铺就的简易舞台背倚广袤田野,板胡、扬琴、二胡、鼓点次第响起,浓郁的秦音秦韵在小院上空回荡。秦腔选段《三娘教子》、秦腔木偶戏《下河东》接连上演,村民们吹拉弹唱,自得其乐。

这样的演出并非一时兴起。3年多来,每逢周六,到程家后院看戏已经成为村民的习惯。

农家小院成为一方戏台,还要从程忍社的乡土情结说起。程忍社是土生土长的师村人,从小对秦腔、皮影戏等感情深厚。年轻时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将这份热爱深藏心底。直到子女成家后,他才重拾旧梦,以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身份活跃在周边的文艺舞台上。

然而,走得多了,他发现了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乡村的文化生活却日渐冷清,过去“喇叭一响,人满操场”的热闹景象消失了。

“农闲时只剩闲聊打牌。”程忍社感慨,“也就文化下乡的时候能聚点人气。但要是演出的节目不对胃口,照样留不住人。”

一个念头如种子般落进心里:何不把自家院子利用起来,为乡亲们打造一个身边的、大家真正爱来的文化阵地?

2021年,程忍社与咸阳市文化名人“魏老根”魏兴一拍即合。两个同样心系乡土的人,携手将程家后院的木工作坊改造成简易舞台,并添置了简单的音响和乐器。次年春天,农家戏院在村民好奇的目光中开锣。

“起初来看的人寥寥无几。”程忍社回忆,“直到大家发现这里戏好看,人气才旺起来。”

有了扎根乡土的舞台,文化的种子便在此破土、发芽。程忍社拿出自己做家具、缝衣服的手艺,制作了大部分演出道具和服装。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乡村文化必须与时代共同成长,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为此,他费尽心思打磨演出内容。

“不仅要演得好,还要演得新、演得近。”程忍社说,“我们的剧目不再是‘旧瓶装旧酒’,而是将创作视角对准火热生活——演街坊邻里、唱村情实事。”于是,一个个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主题的身边故事,化作唱词、融入快板,被群众用最地道的乡音娓娓道来。

日子一长,小院的板凳越添越多。如今,农家戏院已演出百余场。程忍社总说:“这小院能成,全是因为懂大伙儿的心思。”

这种“懂”,本质是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深刻转变——农家戏院坚持把戏台交给群众,让乡亲们既当观众又当主角,在自编自演、自赏自乐中表达自我、滋养精神。

年近七旬的窦振锋最早带着心爱的鼓加入演奏队伍:“在这儿敲得开心。大伙儿爱看,我就一直敲下去!”

名声传开,不仅本村村民,连礼泉、泾阳、兴平等地的群众也赶来看戏。越来越多的乡土文化能人加入进来,种地的“把式”、退休的职工,甚至专业演员和非遗传承人,把小院的戏台越搭越宽。

魏兴带领的“魏老根艺术团”是这里的中坚力量,常年在此义务演出。“老百姓爱看什么,我们就演什么。”魏兴说,“大家愿意来,比什么都强。”

人气的积累让农家戏院的功能不断延伸。它从一个文艺舞台悄然成长为乡村治理的新平台。师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借助这个阵地,将政策条文的“硬道理”转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活故事”,使戏院成为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倡导文明新风的乡村精神家园。

“以前村里办活动总缺抓手,现在有了戏院,我们自己也能搞出像样的文化活动。”师村党支部书记常恒创说,变化实实在在:打牌的少了,看戏的多了;讲排场的少了,追求简约的多了。

刚为儿子办完婚事的村民程建民深有体会:“过去,彩礼压得人喘不过气。现在村规民约定了标准,戏里也这么唱,大家都不搞那套了。”他算了一笔账,这场婚礼省下了近12万元。

以前总因家长里短生闷气的村民王娟,在自编自演小品《婆婆就是妈》后,主动当起了村里的矛盾调解员。

……

如今,农家戏院开始“走出去”,精心编排的节目以低偿演出形式走向更多乡村。秦都区以此为契机,搭建“云直播+微宣讲+实践课”三维矩阵,为营造“文艺润心、新风育人”浓厚氛围提供可复制的长效机制。

一出好戏,一种新风。当秦腔古调唱出时代新声,当左邻右舍成为戏中主角,文明乡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促善治”,这方农家戏院,正在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