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峡口镇水磨村:最是茶香沁人心

时间:2021-02-08 10:58:16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西乡县峡口镇水磨村:最是茶香沁人心

如今,李伟伟的茶厂年纯收入15万元左右,同时还为水磨村和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695155bf1127e169944a250e4bdb2a2c.jpeg

水磨村村民的新房与四周的茶园。

d885d0078548257f9a122b0197dda141.jpeg

水磨村村民在茶园里干活。 本版照片均为 本报记者 雷魏添摄

e6530ea1089c98ade31e3b85ded74f9c.jpeg

记者 雷魏添

即便是到了不产茶的冬季,汉中市西乡县峡口镇水磨村里依旧茶香四溢。

1月20日,覃才清一家3口起了个大早,拿上农具赶赴自家茶园。不久前,他们一家才从南方打工回到家乡,却一刻也歇不下来。“我们村家家都有茶园。虽然打工挣了些钱,但这茶园也是万万不能放下的,每年还能收入两三万元呢。”覃才清的脸上挂满笑容。

如覃才清所说,在水磨村,几乎家家都种有茶树。茶叶,长久以来就是这座地处巴山深处小村庄的支柱产业。2010年以后,水磨村开始更大规模发展茶树种植,全村2300多亩耕地中,茶园就占了2100多亩。靠发展茶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2900元,提高到了2020年的10980元。

可以说,小小的茶叶见证着水磨村的发展变迁,这里因茶兴、因茶富,也将因茶拥有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张长军:小小茶叶缔造幸福生活

1月21日清晨,张长军依旧骑着那辆崭新的电动车,满心欢喜地把女儿送到了学校。一路上,他哼唱着歌曲,沐浴着冬日里从山间洒落的一丝暖阳,好不惬意。

今年40岁的张长军有如今的生活要从茶说起。多年前,与妻子离婚,父亲去世,母亲也体弱多病,带着小女儿的张长军一度对生活感到迷茫,失去了方向。“过去主要靠在外面打工,可后来女儿没人照顾,只能回来,我也没有一技之长,不知道该怎么生活。”张长军感慨。

2014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张长军决定与村里其他人一样,在自家的6亩地里改种茶树。种茶是当地人的特色手艺,张长军就这样一边种、一边学,茶树也一天天茁壮成长。当地人都说,长军是最勤快的一个,把茶树当自己孩子一样照顾。

“干一行爱一行,现在不仅能留在女儿身边照顾她,每年还有稳定的收入,比过去一个人在外打工强多了。”张长军笑着说,“你看,现在还住上了新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像张长军家这样两室一厅的新房已经成为水磨村村民的标准配置。水磨村地处巴山深处,一直以来,村民们多住在土坯房里,不仅交通、用水、用电不便,一到多雨季节,常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村民们的生活和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

“过去水是自己担的,还时常停电,从山上到茶园路上就要走近一个小时。”张长军回忆着曾经的生活。可现在不同了,屋内窗明几净,屋外绿草如茵。“住上这套房一共才花了7500元。现在,村上还让我当护林员,一年下来有6000元工资,再加上种茶的收入,日子彻底变了。”张长军说。

李伟伟:返乡创业带动全村发展

“我们的茶叶从种植、采摘到杀青、干燥,都由手工完成,保证无污染、质量佳……”见到李伟伟时,她正拿着手机录着短视频。

“这不是快要过年了,给自己的茶叶打打广告,宣传一下。”李伟伟笑着说,“逢年过节是茶叶销售的旺季,以前售茶多是靠城里的大公司收购,这两年不都流行网络直播卖货嘛,所以我也想试试。”

水磨村如今有6家茶厂,李伟伟经营的添福茗茶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2011年,为响应全村大力发展茶产业,促进全村脱贫致富的号召,常年在外打工的李伟伟一家决定回乡创业,投资近100万元开办起了这家茶厂。

“一方面确实想回到家乡,另一方面自己在外面挣了些钱,也觉得应该为村里人作些贡献,带动全村一起致富。”如今,李伟伟的茶厂年纯收入15万元左右,同时还为水磨村和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每年3月到6月的采茶旺季,王冬花总是李伟伟茶厂里最忙碌的那个人。采摘、分验、摊放……王冬花熟练的手法也让李伟伟最为放心。“我家地少,闲工夫多,所以就来茶厂打工,一小时10元工资,每年旺季一个月就能挣3000多元。就是靠着这些茶,才让我们一家脱了贫。”王冬花开心地说。

李伟伟表示,除了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外,茶厂还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1元到2元的价格收购当地村民自种的茶叶,解决了当地交通不便、销售渠道窄的问题,为当地村民解了后顾之忧。

李传学:用双手改变不幸人生

“现在种茶已经不是我的主业了,主要是腿脚不便,就把地流转出去了。但要是没有那些茶树,可能我也不会有今天的生活。”今年60岁的李传学坐在轮椅上,用长满茧的双手不停地推动着车轮,院前院后忙个不停。

李传学1996年在煤矿打工时不幸受伤导致双腿残疾,回乡后,为了生计,他把自己原本种粮食的地改种了茶树。“种粮食也就解决个吃饭问题,要想过上好日子太难了。看到周边村镇有人种茶,我为什么不能试试?”抱着这样的想法,李传学开始经营起自己的茶园。

“正是种茶让我们的生活慢慢好起来。”李传学回忆,“但那会儿多是娃娃们帮着干,如今他们长大了都出去打工了,我一个人在家就想着干些力所能及的事。”

2017年,李传学用卖茶叶攒下来的钱,加上村上的互助资金和小额贴息贷款,投资8万元发展起养殖业,一圈猪、一窝鸡,是李传学如今的事业。

“李叔猪养得好,全村人都夸他、羡慕他呢。”提起李传学,水磨村第一书记王飞飞称赞不已。2020年,李传学靠养猪卖猪收入5万多元,目前他的猪圈里还养着15头白白胖胖的仔猪。

“当年受伤残疾后,本打算过一天算一天,根本不敢想会有今天。”李传学感叹,“是党的好政策,让我过上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用心为民服务,畅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d3e92276a01fa6ff4758d1e4debec7e7.jpeg

水磨村驻村第一书记王飞飞(左)向村民询问过年有何困难,并一同探讨产业发展方向。

水磨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飞飞

我到水磨村驻村以来,听到群众最多的感叹就是“国家政策好”。这句评价很实在,也很真诚,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当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畅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摸清村情民情,才能畅通“最后一公里”。水磨村是深度贫困村,自然条件差,群众居住分散。我们坚持每月遍访一次村民,动态掌握每一户的收入、健康、住房、饮水等情况,因户施策,及时解决问题,把自己融入群众中,真正成为“村里人”。

带好“两委”班子,才能更好为民服务。第一书记不仅要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也要培养好“两委”班子、带好队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培养和工作锻炼,水磨村建立起一套年轻有活力、干事有热情、群众拥护的“两委”班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生活条件改善了,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少了,勤劳文明的社会风尚成为主流。

选好发展路子,才能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资金、项目的支持,水磨村道路、饮水、住房、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我们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群众发展茶园。2013年以来,村里新建茶园1300多亩、改造低产茶园500多亩,全村茶园总面积达到2100多亩,占总耕地90%以上,实现人均近2亩茶园。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按照产业发展、就业带动、民生保障“三管齐下”促增收、保稳定、管长远的工作思路,努力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让农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本报记者 雷魏添整理

群众心里话

■水磨村村民,祝师平,74岁

“我们这里过去虽然生态环境好,但没人愿意待,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现在不光环境好,还有产业,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这都是党的政策好。”

■水磨村村民,张思能,55岁

“国家的扶贫政策好,我们更要多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水磨村村民,王小永,38岁

“我自己靠办茶厂致富了,但有些刚刚脱贫的乡亲生活还不稳固。我要继续努力,为他们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带领他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记者手记

用好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雷魏添

茶,是水磨村最大的特色,也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和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即便是不产茶的冬日,行走在水磨村,村头巷尾、田间院落,处处都能嗅到茶的幽香,茶已经成了这里的一张名片。村民们不仅种茶、开茶厂,一些独具茶产业特色的附加产品和以茶为主题的文旅项目也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水磨村地处巴山深处,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种茶。以前,受制于规模小、产量低、工艺落后,加之山区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茶产业难以发展壮大。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水磨村早已不是那个无人知晓的落后小山村,这里如今道路平坦、产业兴盛,村民的脸上带着喜悦,享受着幸福美满的好日子。这一切,离不开水磨村坚持发展特色茶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正如许多村民所说,水磨村的特色在于茶,那就要把“茶”道走好,发展有水磨村特色的产业,走与众不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之路。正是用好了这淳朴的“乡音民调”、独特的资源禀赋,水磨村村民如今的生产生活水平才有了提高。

当故乡有了特色产业作支撑,才有创业的空间,才有就业的岗位,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才能更好实现经济繁荣发展、群众安居乐业,才能让群众守得住这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土地,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石永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朱鹮

    忒色 4月9日上午,在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今年首只人工孵化朱鹮顺利破壳 2024-04-25

  • 书店的N种样子

    忒色 如今,西安还有不少像万邦古旧书房一样的古旧书店,它们开辟出了一个平静独处的角落,为喜欢古旧书的读者留下一方精神家园 2024-04-23

  • 韩城:千年古城传新韵

    忒色 1991年,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出台《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强化对古城的保护 2024-04-22

  • 繁花似锦 秦韵悠长

    忒色 图为4月14日航拍宁陕县秦岭乡村绿道一角 2024-04-18

  • 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启动

    忒色 穿着华服的“花神”翩翩起舞  4月14日下午,12位身着华服的“花神”现身大唐芙蓉园并巡游,这也意味着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正式启动 2024-04-16

  • “陪拍”消费成西安年轻人时尚潮流

    忒色 一位“00后”“陪拍师”小张告诉记者,最近公园里不少来拍照的人手里拿着反光板、相机,甚至还带了小板凳、折叠梯——这其中很多都是“陪拍师” 2024-04-16

  • 西安打造“微短剧好莱坞”的无限可能

    忒色 演员市场成熟、拍摄场景丰富、制作公司水平在全国都称得上数一数二,西安发展微短剧产业十分有优势 2024-04-16

  • 在农科城奋力奔跑

    忒色 赛事期间,杨凌示范区酒店延迟至15时退房,新增7辆“杨马”专列,赛前赛后安排摆渡车,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今年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上,还有412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各处,提供赛道补给、线路引导、物品发放、医疗救助等服务 2024-04-15

  •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

    忒色 两只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龚伟芳)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近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又传来好消息,在清明节假期刚刚现身的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彩鹮,引来了另一只彩鹮小伙伴,让人大呼惊喜 2024-04-11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