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中村雪景。
游客在青中村。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 陈嘉摄
记者 陈嘉
距紫阳县城10公里的青中村,历来是紫阳茶的主产区之一。据县志记载,这里曾是著名的贡茶点,每年都会向朝廷进贡一定数量的紫阳茶。因此,青中村古时也被称为“皇茶园”。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因茶闻名的青中村并未因茶致富。青中村有3个村民小组297户共8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1户432人,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青中村围绕茶叶做起了文章,昔日“皇茶园”实现了从深度贫困村到脱贫先进村的跨越。
青中往事 艰辛如昨
1月25日,小雨淅沥,记者沿着蜿蜒的公路盘山而上,去往青中村。大约半小时车程,便到了青中村地界。
退休不久的村党支部书记张显华还是习惯早起,在新修的“皇茶园”观景台上晨练。“青中出贡茶是有原因的。这里海拔将近1000米,雨量充沛,土壤中矿物质丰富,高山茶香高味正,回味甘甜。”张显华说,“但‘茶香始终飘不出村子’,10年前,青中的路大多还是土路,进城来回要4个小时。卖茶就要赶早,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卖的钱换点生活用品,再肩挑背驮运回来,日子还是清苦。”
临近晌午,记者来到村民朱达照家。朱达照已布置好饭桌,准备招待帮忙宰杀年猪的街坊四邻。随着热气腾腾的猪血汤端上桌,庖汤宴的热闹氛围高涨起来。
朱达照是村里的种茶能手,人勤快乐观,爬满皱纹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去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他家的茶叶卖得好,13亩茶园带来了将近3万元的收入。
谈到种茶,朱达照打开了话匣子:“种茶是个苦差事,不能偷懒,更容不得半点马虎。前些年到了茶季,天蒙蒙亮就要采茶,晚上炒茶,清晨背到县城卖茶,如此持续一两个月,我再累都不敢休息。几乎每个茶季我都要生一次病。”
“几年前,我们想引进一家企业来村里办茶厂,但很多老板看到村里的条件,水都没喝一口就走了!”张显华对此记忆犹新。
要发展,交通建设需先行。
脱贫攻坚以来,村里陆续硬化和改造了6.2公里的主干道,实现了“家家出门不沾泥,户户紧连水泥路”。与此同时,村里住房、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也得到极大改善。
2016年,一个总投资780万元的标准化茶厂在青中村拔地而起,去年一年就实现盈利580万元,带动户均年收入达1万元。
党建引领 今朝腾飞
青中村紧紧扭住茶叶这个“牛鼻子”,向因茶兴业、因茶富民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同时,也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多元发展上取得成效。
“家有万担粮,不养长颈项”是曾经流传在青中村的一句老话。在村民眼里,家禽养殖是一个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亏本买卖。
2015年,初来乍到的村第一书记曾顺宝听到这话颇为不解。通过调研得知群众不愿发展养殖产业的原因,一是鸡苗难养,二是不懂销售。
“发展林下养殖,是基于青中村的客观实际。这里林地资源丰富,散养土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能保证土鸡品质,又能清除茶园杂草和害虫。”曾顺宝说。
为了消除群众顾虑,曾顺宝和村里党员决定先行示范,带头养鸡。鸡苗成熟后,曾顺宝就兼职带货,土鸡每斤25元,买1只鸡送1斤干土豆片或1斤青辣椒。这个促销手段,一下子打开了销路,去年,曾顺宝为土鸡代言的短视频点击量达到5万次,土鸡销量达到3万只。
2016年,村里成立了养鸡合作社,为群众统一提供鸡苗,统一回收土鸡,提供疫病防治。现在,青中村家家户户都养起了土鸡且林下养殖逐渐规模化。春节临近,很多群众家的土鸡早已被预订一空。
从小打小闹到规模种植养殖,青中村的变化离不开党建的引领。干部带头干,群众劲头足。茶叶种植、林下养殖、蔬菜种植等多维发展的产业格局已初见雏形。“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了,群众才会愿意跟着干。任何时候,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青中村的发展就有希望。”曾顺宝说。
青山如黛 未来可期
在青中村,人行步道、排水管网、共享单车停放点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主干道沿线分布着砖混结构的民居,白墙青瓦、院落整洁。走进郭家梁景区,一排排精品民宿更是惹眼。而在5年前,全村这样的房子只有7座,大部分群众住在土坯房内。
2018年,茶旅融合成为青中村新的发展突破点。依托临近笔架山等地理优势,青中村打造了隐居乡里高端民宿、“皇茶园”精品园区、共享菜园等。如今,青中村不仅吸引着县城居民,很多外地游客也会慕名而来。
对此,朱达照深有感触:“从前都是我们背着茶叶寻人家,现在是游客揣着票子来寻我们!”
游客来到青中村,除了观赏茶山风景、品尝传统土菜,还能在“皇茶园”精品园区体验采茶乐趣,在群众家里参与手工茶制作。
“2020年5月,村里来了一个西安的旅游团。30多人挤满了我家堂屋,拍照的、直播的,热闹得很。城里人没见过手工制茶,觉得特别新鲜,都上手来试。一下午我就卖了20斤手工茶。”朱达照笑嘻嘻地告诉记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茶产业的带动下,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日益成熟。2020年5月郭家梁景区开放以来,青中村已累计接待旅游团体和团建活动40余次,旅游增收超过100万元。
5年时间,青中村贫困发生率由48.61%下降到1.01%,群众可支配收入由6598元增加到13675元。2019年,青中村整村脱贫出列,彻底甩掉了穷帽子,还获得全省“美丽宜居生态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
最近,曾顺宝几乎天天都往郭家梁景区跑。景区提升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项目建成后,青中村的旅游接待能力将极大提升。“现在的青中村已经稳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接下来我们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让群众在青中村的稳定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曾顺宝说。
决战脱贫攻坚·党员有话说
驻村扶贫要理清三个问题
曾顺宝(中)和村民在茶山察看冬季茶叶长势。
青中村驻村第一书记 曾顺宝
2015年3月,组织选派我到城关镇青中村驻村扶贫。近6年的驻村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沉下去——搞清驻村为什么。进村后,我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找出贫困原因,帮助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带领他们在实干中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驻村扶贫工作很辛苦,经常起早贪黑,日晒雨淋,但我交了许多农民朋友,时常被他们勤劳、善良、执着的优良品质所感染。几年来,我思想得到洗礼,能力得到提高,看见村民对我工作的认可,我觉得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一切都很值得。
钻进去——搞清扶贫干什么。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青中村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走出了以茶为主,统筹发展林下养殖和蔬菜种植,推进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路子,群众收入稳步增长。在抓好产业增收的同时,还加大新民风建设力度,青中村先后获评安康市“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美丽宜居生态示范村”,成功申报了“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这些荣誉的取得,提升了群众发展底气,也让我有了自信和成就感。
走出去——搞清目标是什么。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和先进发达地区农村互动交流,帮助村干部和群众改变观念,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并及时收集群众的建议意见,聘请专业公司制定《青中村乡村振兴修建性详规》。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美好的蓝图一定会变为现实,青中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群众心里话
■外出务工青年,张贤伟,26岁
“近年来,我们村年年都在变化,公路修到了家门口,茶山变成了景区,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每次回家都是新面貌!”
■易地搬迁户,桂政录,42岁
“我做梦都没想到花1万块钱就能住上城里的新房子,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扶贫干部!”
■青中村村民,邓本宽,78岁
“好日子都让我给赶上了,我从山上搬到了安置点,村上还给家人安排了茶园管护公益性岗位,管护得好还给奖励呢,我知足了!”
记者手记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陈嘉
青中村的巨变应了一句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一个“带”字,点出了火车头的作用。在青中村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产业发展、人才引进、乡风建设、环境整治等很多具体工作之所以取得成效,是因为有一支高素质的带头人队伍。
在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各项任务依然复杂艰巨,必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统一领导,才能更加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和理论武装,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吃透摸准中央精神的同时,将乡村振兴战略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科学合理地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细。
此外,要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农村工作成效如何,群众的获得感最有说服力。必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活力。基层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群众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扎根群众,密切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强化责任担当、发扬奉献精神、敢于攻坚克难,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乡村振兴说到底还是人的振兴,在着力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的同时,还应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充实干部队伍,用知识、智慧和实干建强堡垒,高扬旗帜。
编辑:石永波
忒色 通讯员 贾智炜摄10月1日,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内,一对母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2023-10-02
忒色 00—18 2023-09-27
忒色 王赛时表示,酒鬼酒馥郁香,综合了中国白酒所有的工艺特点,集众长于一身,复杂的工艺造就了酒鬼酒的独特风味,攀登中国白酒最高峰 2023-09-27
忒色 在碑林区友谊东路某蛋糕店内,记者发现了一款油泼辣子口味的月饼 2023-09-27
忒色 伴随“汉服热”,今年22岁的玉山加入了跟拍摄影师的大军 2023-09-27
忒色 “下一步,西安市将持续在升级硬件设施、优化管理服务方面下功夫,不断优化特色街区的购物环境,促进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2023-09-25
忒色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大明宫遗址以唐风文化为根基,创造性地加入青春潮流动力,并通过沉浸式游园、体验式华服展演、创新性场景穿越、多业态文化跨界等方式,诠释‘千年国风赏’‘盛唐花月宴’‘非遗文化展’等内容,让唐宫‘活’起来 2023-09-25
忒色 唱响古调 体验梨园文化9月8日至15日,由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办事处主办的“遇见城墙梨园夜”秦腔文化艺术周在西安明秦王府城墙旁上演 2023-09-20
忒色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接力”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 2023-09-20
忒色 本次旅游专列除设置汉服、甲胄展示区外,创造性地设立了专门的化妆区,配备专业化妆师,为游客打造出最完美的唐代形象,体验从未有过的“上车变身,下车穿越”的独特旅行感受 2023-09-12
忒色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30日、31日,先后刊发《暑期文旅消费活力四射》《智慧旅游令人耳目一新》等报道,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汉服妆造特色产业等受到关注 2023-09-05
忒色 8月22日七夕节,延安景区联动推出七夕主题活动,让游客感受陕北婚嫁民俗文化 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