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暖万物俏,新茶飘香茶农乐。时下正是春茶采摘的时节,茅坪镇各村的春茶长势喜人,漫山遍野的茶林春意盎然,茶树在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下渐次冒出万千芽头。茶农们肩挎竹篮,穿梭在翠绿的茶树间,熟练地采摘饱满的嫩芽,生产车间内机器声轰鸣作响,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在田湾村五峰茶厂茶园基地,50余名茶农分散在茶园各处,动作娴熟的采摘着茶叶。“今年摘茶叶时间晚,茶厂一开园我和我妈就来摘茶叶了,一斤收购价是80块,一天下来我们两个人能挣个两三百块钱,在家门口务工就能挣到钱,过上好日子,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茶农吴娇芳高兴地说。眼下正是茶叶采摘的繁忙时节,五峰茶厂从开园起,每天固定用工量在100人左右,基本上都是周边的村民。“去年我们茶厂光发务工工资就有300多万元,共计带动附近200多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五峰茶厂负责人汤海介绍道。
近年来,茅坪镇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将茶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和百姓致富的绿色产业、支柱产业,依托“绿色银行”,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步伐。跟随着茶农的身影,走进彭家社区舞龙尖茶厂生产车间,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经过着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清香四溢的茶叶就便制成了。由于新茶需求大、茶叶堆积多,制茶师傅往往要通宵熬夜赶制新茶。“从茶厂创办之初,我就在这里务工,除此之外自家也有十几亩茶园,每年采摘出售鲜叶、茶厂务工就能挣个两万多块钱,活也不重,我要加紧干,争取早日过上好日子。”彭家社区二组的田贤根因为肢体四级残疾的原因无法外出务工,是舞龙尖茶厂的帮扶让他走出了贫困,生活有了保障。
像田贤根这样每天在茶园务工的农户还有很多。“茶产业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今年我们村两委积极动员村内茶企继续帮扶已脱贫群众,与他们签订帮扶协议,为脱贫群众吃下‘定心丸’。现在正是春茶采收和销售的旺季,村里也在积极引导茶农,全力做好春茶的采收,确保茶叶增效、茶农增收。”谈起村里产业发展,彭家社区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华如数家珍。
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春茶飘香茶农乐的画卷,是茅坪镇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茅坪镇立足资源禀赋,将茶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长效产业,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群众”的发展模式,先后培育壮大规模茶企7家、茶叶种植专业村7个。截至目前,全镇茶园面积突破2万亩,直接带动1000余户群众通过采摘鲜叶、管护茶园增收,漫山茶园真正成了老百姓的“黄金园”、“致富园”。
编辑:石永波
忒色 通讯员 贾智炜摄10月1日,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内,一对母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2023-10-02
忒色 00—18 2023-09-27
忒色 王赛时表示,酒鬼酒馥郁香,综合了中国白酒所有的工艺特点,集众长于一身,复杂的工艺造就了酒鬼酒的独特风味,攀登中国白酒最高峰 2023-09-27
忒色 在碑林区友谊东路某蛋糕店内,记者发现了一款油泼辣子口味的月饼 2023-09-27
忒色 伴随“汉服热”,今年22岁的玉山加入了跟拍摄影师的大军 2023-09-27
忒色 “下一步,西安市将持续在升级硬件设施、优化管理服务方面下功夫,不断优化特色街区的购物环境,促进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2023-09-25
忒色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大明宫遗址以唐风文化为根基,创造性地加入青春潮流动力,并通过沉浸式游园、体验式华服展演、创新性场景穿越、多业态文化跨界等方式,诠释‘千年国风赏’‘盛唐花月宴’‘非遗文化展’等内容,让唐宫‘活’起来 2023-09-25
忒色 唱响古调 体验梨园文化9月8日至15日,由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办事处主办的“遇见城墙梨园夜”秦腔文化艺术周在西安明秦王府城墙旁上演 2023-09-20
忒色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接力”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 2023-09-20
忒色 本次旅游专列除设置汉服、甲胄展示区外,创造性地设立了专门的化妆区,配备专业化妆师,为游客打造出最完美的唐代形象,体验从未有过的“上车变身,下车穿越”的独特旅行感受 2023-09-12
忒色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30日、31日,先后刊发《暑期文旅消费活力四射》《智慧旅游令人耳目一新》等报道,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汉服妆造特色产业等受到关注 2023-09-05
忒色 8月22日七夕节,延安景区联动推出七夕主题活动,让游客感受陕北婚嫁民俗文化 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