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发展有机黑米等产业 走出一条生态致富路

时间:2021-11-02 09:00:55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洋县:发展有机黑米等产业 走出一条生态致富路

秋日,在洋县谢村镇秋苗村的优质有机黑米种植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黑米水稻


8b0d4573-c06f-4707-a537-57e7339c6c1f.jpg.1

秋日,在洋县谢村镇秋苗村的优质有机黑米种植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黑米水稻。 本报记者 吴莎莎摄

记者 吴莎莎 通讯员 李刚

10月中旬,在洋县谢村镇秋苗村通村路两边的优质有机黑米种植田里,七八台收割机在忙碌工作。一粒粒灰黑色谷粒流入车厢,稻农们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

目前,洋县有机黑米相关产业年产值已超过5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30%以上。根据《洋县有机黑米产业长远发展规划》,到2035年,洋县有机黑米产业年产值将达50亿元。

近年来,有机黑米等充满“土味儿”的绿色原生态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如何依托当地资源吃好“生态饭”?洋县的答案是发展充满“土味儿”的产业。该县通过发展有机黑米、稻渔共生、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黑米为主,

有机粮食种植面积达50万亩

10月11日,在洋县乐康有机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的有机黑米水稻种植基地内,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作业。

“有机黑米水稻比普通杂交水稻成熟期长一些,现在正值有机黑米水稻收割高峰期,今年我们公司回收黑谷单价是每公斤5.2元至5.6元,是普通杂交稻谷单价的2倍左右,农民种植热情很高。”该公司总经理黄志荣说,今年公司以“企业+农户”模式在洋县种植有机黑米水稻1.5万余亩,亩产550公斤左右,预计总产量为8200吨,经过加工后,产值可达9000万元。

一台收割机正在秋苗村一块田地里收有机黑米水稻。“这几年,我都是在这个时间来收水稻,最近由于天气不好,一天也就收100多亩,但是明显感觉产量比去年高。”作业间隙,来自四川省广元市望江县的收割机驾驶员说。

“这几年我种有机黑米实现了脱贫致富。县上的有机黑米种植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又发新品种,又给补贴,我对增收的信心很足。”站在地头的秋苗村四组村民刘丑娃笑着说。

今年,洋县把有机粮食种植作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加大特色有机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有机粮食种植面积达50万亩,预计年产量可达17万吨以上。截至目前,洋县获得特色有机产品认证15大类85种,创建全国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并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稻渔共生,让“1+1>2”

10月12日,在洋县汉皋农业发展公司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内,十几个工作人员穿着下水裤,在稻田里用网兜打捞泥鳅和鳖,在对其进行称重、品质检验后,按照各自生长情况,分区放回再养殖,以保证它们在最佳环境中成长。

“这是我们年初刚建成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占地面积520亩,目前主要投入的是泥鳅、鳖、蟾蜍苗种,计划在初步取得成效后,再投入其他苗种,建设一个多种群、多样化的种养基地。”基地工作人员孙伟说。

此外,洋县还在龙亭镇境内的荷花基地发展“藕+牛蛙”产业,占地面积470亩。目前,洋县已建成“稻+虾”“稻+鱼”“稻+泥鳅”“稻+鳖”“稻+蟾蜍”“稻+鸭”“藕+蛙”“藕+虾”“藕+鱼”等多种综合种养模式基地,累计占地面积达2450亩。这种“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绿色种养模式,产生了“1+1>2”的效果,对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年初,我县制定了《洋县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规划》,规划中以马畅镇、谢村镇等稻渔综合种养适宜区为发展重点,按每年列支稻渔综合种养专项经费1000万元标准,计划2021年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面积3000亩、2022年建成5500亩,到2023年建立稻渔综合种养千亩示范基地1个、百亩示范基地8个,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000亩。”洋县水产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王芝彦说。

今年,洋县进一步加大生态农业产业立体综合发展力度,深入挖掘土地潜在价值,力争实现农业产业效益最大化。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7.35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00余个,建成瓜果、蔬菜、稻渔等农业产业立体综合发展基地22个。

念好“山”字经,做好“林”文章

秋天,走进洋县望奎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香菇基地,上万架香菇整齐排列,一群妇女忙着采摘香菇。她们将香菇根部剪掉后,将香菇送到烘房烘干再装袋。

“目前,合作社培育椴木香菇、黑木耳2万多架,年产椴木香菇、黑木耳干品90多吨。2020年,合作社年产值385万元,以产业托管和提供技术指导自主经营两种方式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入股合作社,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今年预计产值可达450万元。”该合作社理事长张望奎说。

溢水镇西山村位于洋县西北部深山,绵延的大山有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村民张望奎在外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后,2018年注册成立洋县望奎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香菇和黑木耳种植基地。2019年,张望奎又成立了汉鹮珍菌生态家庭农场,并注册“汉鹮珍菌”商标,目前该合作社生产的香菇和黑木耳远销四川、山东、江苏等地。

近年来,洋县依托优良的生态优势,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探索实施“林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林下经济+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发展食用菌、苗木花卉、油用牡丹、银杏、中药材和林蜂6大涉林产业为主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全县已建立林业企业(合作社)40多家、基地14万亩,已发展林菌8万多架、苗木花卉9000多亩、油用牡丹1万多亩、中药材10万多亩、林蜂2万多箱。如今,涉林产业已经成为洋县北部山区11个镇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编辑:石永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